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通过拆解餐饮软件系统分析其员工结构与工作职责

在掌握UML基础之后,深入案例实践方能融会贯通。
本次,我们聚焦于“快缩短网址”团队正在探索的餐饮业务系统——一个集点餐、预订与外卖于一体的数字化餐厅解决方案。我们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,层层拆解其架构逻辑。

本篇聚焦于员工结构与职责建模,旨在为后续系统设计奠定清晰的业务语义基础。

---

一、厘清角色:谁在使用系统?



构建系统前,须先识别所有利益相关者(Stakeholders)与系统参与者(Actors)。
在餐饮场景中,核心参与者包括:服务员、厨师、店长等一线运营人员。他们不仅是系统的使用者,更是业务流程的执行主体。

如何系统化梳理?
答案藏于《图解产品》所倡导的信息结构建模方法中——通过类图(Class Diagram),将人员抽象为“类”,其属性与行为即为系统需承载的数据与功能。

> 示例:
> - 员工(Employee) 是父类,拥有姓名、工号、联系方式等通用属性;
> - 服务员(Waiter)厨师(Chef) 作为子类,分别继承通用信息,并扩展专属职责:
> - 服务员可执行“上菜()”、“引导入座()”;
> - 厨师则具备“烹饪菜品()”、“检查食材库存()”等操作。

此类图不仅描绘了组织结构,更隐含了权限边界与业务流入口。

---

二、为何要如此建模?



#### 1. 指导后台原型设计
员工管理模块需兼顾共性与个性。
- 公共字段(如身份证号、入职日期)统一归于“员工”类;
- 特殊字段(如厨师的健康证编号、职级证书)则归属子类。
类图直接映射数据库表结构,避免字段冗余或遗漏。

#### 2. 锚定业务实现边界
产品经理唯有明晰“谁做什么”,才能精准设计功能路径。
例如:
- 服务员不可修改菜品配方 → 系统应限制其访问后厨配置界面;
- 店长可查看当日营收 → 需为其开放财务数据接口。
职责即权限,权限即产品逻辑。

#### 3. 降低研发沟通成本
类图是无歧义的“技术契约”。
- 继承关系明确代码复用层级;
- 操作列表直接对应API方法名;
- 属性定义即数据库字段规范。
与其让研发从原型图中反向推测业务规则,不如前置交付结构化模型。

---

三、是否需要事无巨细地绘制?



不必追求大而全,而应服务于目标。



- 复杂度决定粒度:中型餐饮系统可聚焦核心角色(服务员、厨师、店长),暂略财务、老板等外围角色;
- 阶段决定深度:MVP阶段仅需关键属性,后期再扩展资质、排班等细节;
- 本质是职能块,而非职位名:同一岗位可能承担多类职责,建模应以“行为域”为单位,这正是领域驱动设计(DDD)的精髓所在。



---

四、符号背后的语言



类图非美术创作,而是精密语义工具。

#### ▶ 继承(Inheritance / Generalization)
- 表示“是一种”(is-a)关系:服务员 员工;
- 子类自动拥有父类所有属性与操作,并可覆写或扩展;
- 在代码中体现为 class Waiter extends Employee。

#### ▶ 操作(Operations)
- 描述“能做什么”:上菜()、烹饪();
- UML规范要求写作 serveDish() 而非“上菜”,括号表示方法调用;
- 产品经理可简化表达,但需知其技术含义,以便与研发对齐。

---

五、做一名优秀的“翻译官”



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,在于在不同语境间无缝切换

- 对研发:用类图说话,严谨、无歧义,展现专业建模素养;
- 对业务方:转译为自然语言:“我们的员工分三类,服务员负责接待,厨师专注出餐……” 或辅以脑图快速传达;
- 切忌混淆术语:如“包含”在UML中特指组合/聚合关系,日常交流中却易被误解为隶属。

真正的高手,既能画出精准的类图,也能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讲清系统逻辑。

---

类图,不只是UML的一种图形,更是结构化思维的外显
它帮我们剥离表象,直抵业务本质——谁,在什么条件下,能做什么事。

在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的实践中,我们始终相信:清晰的模型,是高效产品的起点

下期,我们将拆解“交易管理”模块,看订单、预订与排队如何交织成一张动态业务网。

—— 擎苍,《图解产品》作者
微信公众号:产品设计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