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海外直播带货平台现状,带你玩转海外直播带货!

快缩短网址 · 观察|海外直播电商:一场尚未定局的全球混战



年初,海外平台悄然试水直播电商。
2月,YouTube启动视频购物功能测试;夏季,逐步向少数创作者与品牌开放;10月,官宣将于11月推出“Holiday Stream and Shop”直播购物节——融合限时折扣与实时互动,正式吹响节日季营销号角。

内容创作者们迅速跟进这波红利:
美甲博主Simply Nailogical(768万订阅)于7月开启4小时直播,首发自有指甲油系列;
护肤达人Hyram(459万粉丝)借直播发布个人护肤品牌;
Raven Elyse则携手沃尔玛,在直播间直接带货销售。

当前,海外直播电商主要由两大路径驱动:社交平台电商平台
Facebook、TikTok、Pinterest等社交巨头纷纷布局,亚马逊、速卖通、Lazada等电商亦不甘落后,更有Whatnot、NTWRK、TalkShop.Live等一批垂直领域初创公司乘势而起。

这一格局与中国高度相似,但内核迥异。
海外缺乏如李佳琦、薇娅式的超级主播,KOL生态更为分散。更重要的是,许多创作者不愿沦为“卖水人”,更倾向于通过直播推广自有品牌——他们自视为创作者(creator),而非销售员(salesperson)。

以Simply Nailogical为例:其YouTube直播并非为他人带货,而是将观众引流至品牌独立站,完成从内容到转化的闭环。这种“内容即品牌”的逻辑,正是海外直播电商的独特基因。

---

一、平台混战:流量入口争夺战全面打响



在欧美成熟市场,社交与电商的融合始终谨慎而克制。即便拥有中国基因的TikTok,也未全盘复制抖音路径。

截至2023年9月,TikTok全球月活用户逼近10亿,较去年增长45%。流量激增之下,商业化步伐加速:一边拓展广告业务,一边深耕电商生态。

- 2020年10月,TikTok与Shopify合作,允许商家嵌入购买链接,赋能DTC品牌;
- 同年12月,联合沃尔玛举办“Holiday Shop-Along Spectacular”,首次尝试直播带货——网红展示商品,用户点击即跳转至沃尔玛官网完成支付;
- 2023年2月,TikTok Shop率先落地印尼,直播间左下角黄色购物车直连Shopee;
- 4月,英国市场开放TikTok Shop功能,并上线“Seller University”(卖家大学),系统化培训商家入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TikTok并未追求“闭环交易”,而是采取开放策略:连接独立站、第三方平台、品牌方与KOL,构建多元共生的电商网络。对缺乏流量的独立站而言,TikTok无疑是雪中送炭的黄金入口。

与此同时,Meta(原Facebook)亦全力出击。
尽管坐拥近30亿月活主App及超10亿Instagram用户,电商始终是其“爱而不得”的增长瓶颈。

- 2016年推出的Marketplace反响平平;
- 2020年推出Facebook Shops,允许商家在主页开店;
- 2023年3月,扎克伯格透露已有超100万活跃店铺,月均2.5亿用户互动;
- 5月起,每周五固定举办“Live Shopping Fridays”,Bobbi Brown等品牌轮番登场;
- 节日季更联动沃尔玛、梅西百货、Ulta等巨头,整合Facebook Pay实现观看即购。

Instagram亦不甘示弱,宣布11月5日启动设计师与品牌专属直播活动,聚焦独立创意力量。

而素有“美版小红书”之称的Pinterest,则于10月底推出Pinterest TV,11月8日起围绕美食、家居、时尚、美妆等领域展开系列直播,邀请托马斯·戴利、Manny Mua、Robyn Schall等名人助阵。

传统电商巨头同样积极入场:
亚马逊早在2016年便试水直播节目《Style Code Live》,虽一度夭折,但2019年重启Amazon Live,推出专属App招募主播,视频下方同步展示商品,支持实时互动与购买。

东南亚战场更早觉醒——Shopee与Lazada早在2019年即上线直播功能。背靠阿里,Lazada几乎复刻淘宝直播模式:从界面设计、主播孵化到促销机制,一脉相承。

此外,一批垂直赛道新锐正快速崛起:
- Whatnot(2019年成立):从球鞋交易切入,扩展至潮玩、球星卡、盲盒拆解,以“直播+拍卖”玩法俘获Z世代;
- NTWRK:定位潮流文化电商,融合娱乐与购物;
- TalkShop.Live:主打生活方式品类,强调沉浸式体验。

---

二、创作者逻辑:不是卖货,而是表达



海外直播电商的升温速度肉眼可见。
Facebook 9月调研显示:62%的千禧一代55%的Z世代愿在新品直播中下单。Coresight Research预测,到2023年,北美直播购物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

然而,照搬中国模式注定水土不服。
在中国,大主播凭借流量垄断议价权,以“全网最低价”重构品牌渠道逻辑;平台亦倾力扶持草根逆袭,造星机制成熟。

但在欧美,直播主力多为已有影响力的KOL或明星。平台依赖其号召力吸引用户尝鲜,而非从零孵化素人。亚马逊虽推Amazon Live,却未如淘宝般大力培育底层主播生态。



更关键的是,海外创作者普遍拒绝“纯销售”角色
Kylie Jenner直播首发 Kylie Cosmetics新品;Simply Nailogical借直播讲述品牌故事——对他们而言,直播是内容延伸,是品牌叙事的新舞台,而非单纯GMV工具。

正因如此,多数头部创作者仅“试水”直播,未All-in投入。在变现路径尚未验证前,他们更看重影响力沉淀与用户信任。

---

结语:反向输出的时代已至





曾几何时,中国互联网以模仿欧美为捷径;如今,直播电商这一由中国验证成功的模式,正被全球平台争相学习。

但“淮南为橘,淮北为枳”。海外市场的流量结构、用户习惯、品牌心智皆与中国不同。照搬不可取,本土化创新才是破局关键。

正如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所倡导的理念:在信息爆炸时代,高效连接、精准触达、优雅转化,才是数字商业的终极答案。

海外直播电商大战方兴未艾,胜负未分。而真正的赢家,或许属于那些既能汲取东方经验,又能扎根本地土壤的先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