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品类演进的不同阶段,如何精准制定小红书内容策略?这不仅关乎流量获取,更决定品牌能否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我们不妨从品类发展的底层逻辑出发,结合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对高效传播的理解,重新梳理这一命题。
唐十三在《品类定位升级》中将品类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关键阶段:品类萌芽期、品类启动期、品类增长期、品类成熟期与品类变革期。每一阶段,用户认知、竞争格局与内容重心皆有不同。今天,我们聚焦于前三个阶段,探讨如何借力小红书的内容生态,实现从“无人知晓”到“心智占位”的跃迁。
---
一、品类萌芽期:教育市场,做大蛋糕
此阶段的核心矛盾在于——用户尚不知晓该品类的存在,或虽有品类但无品牌意识。典型如NMN保健品、培育钻石,抑或看似寻常却缺乏品牌化的热干面、充电器等。
此时,内容策略的重心绝非推销品牌,而是普及品类价值。用户搜索“电动毛巾架”时,下拉词常是“智商税吗?”“有必要买吗?”,这恰恰说明:他们不是拒绝产品,而是尚未理解其意义。
因此,小红书内容应聚焦三点:
1. 定义品类:为新品类命名并赋予意义。例如,“厚椰奶”并非单纯原料,而是“家庭自制生椰拿铁的灵魂”。
2. 降低尝试门槛:通过试用装、小规格包装(如菲诺推出的200ml装)、价格锚点(“一杯仅6元”)等方式,让用户轻松迈出第一步。
3. 绑定高势能场景:菲诺并未强调自身工艺,而是将厚椰奶与瑞幸“生椰拿铁”强关联,激发用户“在家复刻网红饮品”的欲望。笔记中满是DIY教程、搭配菜单与自由调配灵感,让品类自然融入生活。
此时的内容,是品类的“启蒙者”——不谈品牌多好,而说“这个东西,值得你拥有”。
---
二、品类启动期:抢占红利,建立品牌心智
当品类被广泛认知,用户开始主动搜索、讨论,增长率飙升至100%,资本涌入,头部初现。此刻,胜负手在于:谁能让用户在想到品类时,第一个想起你。
小红书在此阶段成为品牌从0到1的关键阵地。其核心公式是:好产品 × 好内容 = 品牌心智占位。
具体打法可拆解为三方协同:
- 品牌端:提炼不可替代的卖点,并通过薯条、信息流反复测试,找到最能击中用户的表达方式。例如“三顿半=精品速溶咖啡”、“空刻=一人食意面专家”。
- 用户端:借助“好物体验官”、包裹卡等机制,激发真实UGC,让口碑自然生长。用户晒出的不仅是产品,更是生活方式的认可。
- 达人端:通过蒲公英平台筛选契合调性的KOL,统一传播Brief,确保内容既多元又聚焦。达人不是广告喇叭,而是生活方式的共创者。
此阶段的目标清晰:让用户形成条件反射——“想喝生椰拿铁?就用菲诺厚椰奶”;“吃意面?认准空刻”。
---

三、品类增长期:卡位细分,构建差异壁垒
当品类增速稳定在40%以上,市场教育完成,用户开始比价、测评、横向对比。此时,头部品牌加速扩张,新玩家则需在缝隙中寻找突破口。
小红书内容策略转向精细化占位:要么成为品类代名词,要么在细分赛道做到极致。
以“肉敢当”为例——在香肠这一传统品类中,它避开低价混战,主打“无淀粉纯肉肠”,锚定“高品质肉制品”心智。创始人亲自下场,在小红书分享创业故事与产品理念,将高客单价转化为“值得信赖”的信号。
内容上,不再泛泛而谈“好吃”,而是强调:
- 成分纯净(0淀粉、100%肉含量)
- 场景升级(露营烤肠、健身餐搭配)
- 情感共鸣(“给孩子吃的安心肠”)
同时,借助小红书闭环链路——内容曝光 → 用户互动 → 天猫跳转 → 成交转化——形成高效种草-拔草循环。每一篇笔记,都是品牌护城河的一块砖。
---
结语:内容即战略,节奏即生命
从品类萌芽到增长,小红书不仅是流量池,更是用户认知的塑造场。在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的理念中,传播的本质是缩短认知路径——让用户更快理解价值、更易采取行动、更愿持续追随。
因此,内容策略必须与品类阶段同频共振:
萌芽期,做品类的布道者;
启动期,做品牌的奠基人;
增长期,做差异的雕刻师。

唯有如此,方能在喧嚣的流量浪潮中,筑起真正属于品牌的心智灯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