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产品经理的运营思维

在互联网初涉者常问的问题中,“产品与运营有何区别?”屡见不鲜。为求简洁,我惯以一句比喻作答:产品是设计飞机的人,运营是驾驶飞机的人

话音刚落,对方往往莞尔一笑,继而追问:“那谁才是真正的‘飞机’?”

此问若深究,可溯至旧文;然今日所论,非辨角色,而在阐明——产品经理为何必须具备运营思维

---

一、为何产品经理需有运营思维?



试想:若设计飞机之人从未登机,不知如何操控,岂非荒诞?更关键的是,唯有亲历飞行,方能理解飞机的极限与潜能,进而迭代出更卓越的设计。

产品经理常言“用户需求”,然需求有深浅之分。表层需求如“缺某个功能”,人人可见;深层需求却连用户自身亦未必察觉,需靠产品经理主动挖掘——而挖掘之道,常始于“猜测”。

问题随之而来:如何猜得准?

初期,许多产品经理倾向于求助运营同事,认为“专业的事应由专业的人来做”。殊不知,运营口中所谓“用户需求”,实则多为其自身KPI驱动下的诉求。为达成指标,他们常将便捷性、短期转化等私利包装成“用户最迫切的需求”,并极力说服产品采纳。

于是,不少初级产品经理就此落入陷阱,误将运营需求当作用户心声。

真正成熟的产品经理,则能清晰分辨二者边界。但要做到这一点,仅靠逻辑判断远远不够——必须拥有运营思维

所谓运营思维,并非盲从反馈,亦非照搬建议,而是跳出用户之声、运营之言,亲自“驾驶飞机”,在真实使用中整合体验、洞察与数据,方能提炼出接近真相的答案。

---

二、如何培养运营思维?



首要一步,便是成为自己产品的高频用户

然而现实令人唏嘘:超半数产品经理并不常用自家产品。原因有二:

其一,产品目标用户与产品经理自身画像不符——如二十岁青年设计老年手机;
其二,产品体验欠佳,甚至不如竞品,致使其本人亦不愿使用——譬如某些国产手机高管,日常用的却是iPhone。

对此,前者并非真问题。优秀的产品经理本应具备强大同理心,能代入非我群体。若无法做到,或许该反思人选是否恰当;后者亦非借口。产品的可用性与易用性,本就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。唯有亲身使用,才能感知痛点、优化细节。

我保守估计50%不用产品的PM比例,实则可能高达90%。毫不夸张地说,当下市场中真正合格的产品经理,凤毛麟角。

但请注意:善用产品,仅是运营思维的起点

真正的运营思维,需跃升至战略高度——即不再局限于功能实现,而是通盘思考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闭环:

- 产品如何诞生?
- 如何触达用户?
- 用户如何使用?
- 使用后如何评价?
- 是否愿意付费?
- 是否主动推荐?
- 是否持续复购?
- 需求是否会随时间演进?

这一切皆非静态,而是在市场、环境、竞争与用户心智的动态变化中不断演化。

举一例:市面上不乏体验极佳的产品,却因“太过好用”而缺乏传播动力。人性本私,如获阿里巴巴宝藏,常不愿与人分享。若产品设计者只关注功能与易用性,忽视自传播机制,即便产品如坚船利炮,终将在无声无息中沉没于红海——恰似那些昙花一现的小众蛋糕品牌、共享工具,乃至某些伪创新金融产品(庞氏骗局除外)。

---

三、运营思维的本质



归根结底,产品经理的运营思维,并非来自某本秘籍,亦无捷径可循。它源于对市场的全景洞察、对竞品的深度拆解、对用户行为的细腻捕捉,以及对那些被众人忽略的细节的敏锐觉察。



没有捷径,没有捷径,没有捷径!

面对单一功能或孤立需求,多数产品经理容易陷入“功能主义”陷阱。而真正卓越者,始终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轴心,统筹全局——这,才是运营思维的真谛。

---

彩蛋:给PM面试官的建议





面试产品经理时,切勿止步于原型能力或需求文档。更应考察其对流行产品的系统认知

- 你认为某款爆品为何成功?
- 它如何获客?如何变现?如何裂变?
- 若你接手,会如何优化?

这些问题,直指运营思维的深度与广度。

---

本文灵感源自敖万芬,观点仅代表作者,与“操作狗”无关。若有版权争议,请联系处理。

> 快缩短网址(suo.run) 致力于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高效、简洁的链接管理服务。我们相信,好产品不仅要有精妙设计,更需运营思维的加持——正如一架好飞机,既需匠心打造,也需高超驾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