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开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,志在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品牌。
团队迅速扩张,呼啦啦地招程序员、找运营,APP开发也提上日程。程序员倒是好找——全栈在手、项目经验丰富的不在少数;可一到运营岗,却总觉得来面试的人“差点意思”。
他本人对运营尚不熟悉,于是来问我:运营到底分哪些方向?他的公司又该如何精准招聘、高效运转?
今天不多铺垫,直入主题。
整个互联网运营体系,可拆解为两大维度:载体与功能。
---
一、运营载体:你在哪个“场”里做事?
载体,即运营所依托的具体平台或业务形态。不同载体,决定了工作的重心与路径。
1. 新媒体运营
聚焦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等自媒体阵地。
核心任务:账号内容创作与更新、粉丝增长与互动维护、热点借势、跨界联名、活动策划及外部资源置换。
2. 产品运营
围绕自有产品(如APP、SaaS工具)展开。
职责涵盖:用户路径设计、功能迭代反馈、留存策略制定、核心指标监控、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等。
3. 电商运营
主战场在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小店等电商平台。
工作重点:商品选品与定价、店铺视觉优化、促销节奏规划、流量获取(直通车/钻展等)、转化率提升、复购激励与售后体验闭环。
4. 市场运营
更偏向宏观层面的品牌与用户洞察。
包括:竞品分析、用户画像构建、市场趋势研判、大型营销战役策划(如618、双11)、预算分配与ROI评估。
5. 平台运营
若公司本身构建的是双边或多边平台(如 marketplace、社区型产品),则需专人负责平台生态建设。
涉及:规则制定、供需匹配机制、商家/创作者激励体系、数据中台搭建、组织架构协同等。
6. 社区运营
面向论坛、社群、兴趣圈层等场景。
关键动作:氛围营造、KOC培育、话题引导、UGC激发、内容沉淀、违规治理与活跃度维系。
> 载体的本质,是你选择在哪片土壤上耕耘。
---

二、运营功能:你用什么“武器”驱动增长?
无论身处何种载体,运营的底层能力可归纳为四大功能模块。它们相互交织,共同构成增长引擎。
#### 1. 活动运营:点燃用户的“火花”
活动不是为了热闹,而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:
- 拉新促活:通过裂变、抽奖、限时福利撬动用户行为;
- 清库存/冲业绩:配合销售节奏,实现短期目标;
- 验证需求:如早期扇贝单词通过“打卡挑战”验证用户对学习监督功能的真实渴望;
- 内测反馈:借活动招募种子用户,提前打磨产品;
- 强化品牌存在感:让用户记住你、谈论你、期待你。
流程闭环:策划 → 预算 → 落地页/入口 → 执行分工 → 宣传预热 → 现场管控 → 数据复盘 → 奖励兑现 → 经验沉淀。
#### 2. 内容运营:讲好故事,种下心动
内容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桥梁。其形态分为三类:
- PGC(专业生产内容):如品牌官方教程、行业白皮书;
- UGC(用户生成内容):如小红书笔记、知乎问答;
- OGC(职业生产内容):由签约作者或MCN机构产出的品牌定制内容。
内容运营者需具备五大核心力:
- 文案力:一字千金,能促发点击、信任与转化;
- 规划力:懂产品、知用户,能制定内容日历与主题矩阵;
- 管理力:协调写手、审核质量、建立内容资产库;
- 传播力:深谙分发逻辑,让好内容触达对的人;
- 商业力:内容不止于“好看”,更要能带货、留资、建心智。
#### 3. 用户运营:把“姐姐”变成“妻子”
所有运营的终点,都是用户。
用一个比喻贯穿始终:
- 拉新 = 初次搭讪,留下好印象;
- 留存 = 多次约会,建立信任;
- 活跃 = 日常互动,制造理由见面(签到、任务、社群);
- 转化 = 关系升级,愿意为你付费(结婚=下单);
- 推荐 = 口碑裂变,亲友纷纷效仿(孩子抢手=老带新)。
进阶做法:
- 用户分层(RFM模型);
- 精细化触达(短信、Push、私信);
- 激励体系设计(积分、等级、特权);
- 深度访谈挖掘真实痛点,反哺产品迭代。
#### 4. 数据运营:用数字说话,让决策有据
数据不是报表堆砌,而是洞察的起点。
优秀数据运营者应具备:
- 分析力:看到DAU下跌30%,能快速定位是渠道失效、功能bug还是竞品冲击;
- 表达力:将复杂数据转化为业务语言,推动产品、市场、客服协同行动;
- 敏感度:从细微波动中捕捉机会或风险,这需要长期实战淬炼。
> 值得注意:四大功能并非割裂。一场成功的电商大促,必然融合活动策划、爆款内容、用户召回与实时数据监控。
---
回归本质:运营没有“标准答案”,只有“阶段优先级”
- 初创期:生死看增长。此时最需要的是能“野蛮生长”的多面手——既能写文案、又能搞活动、还能盯数据,甚至亲自下场做客服。目标只有一个:让更多人用起来,并持续用下去。
- 成熟期:精耕细作。重点转向用户价值深挖、LTV提升、生态协同。此时需专业化分工,内容、用户、数据各司其职,合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。
---
最后提醒一句:
别被“岗位名称”迷惑。与其纠结招“新媒体运营”还是“用户运营”,不如先问清楚——现阶段,公司最痛的点是什么?
是没人知道你?那就重内容+活动;
是来了留不住?那就攻用户+产品;
是转化太低?那就抠细节+数据。
对了,我们正在做的项目叫 「快缩短网址」,域名是 suo.run —— 一个极简、高速、可靠的短链接服务,专为运营人打造。无论是追踪活动效果,还是美化分享链接,它都能成为你增长路上的轻骑兵。
运营无捷径,但工具有巧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