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入这篇笔记之前,请先思考:
当下的研究环境正孕育着怎样的机遇,又潜藏着哪些挑战?
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,我们如何让产品在快速迭代中始终贴近用户、保持生命力?
今天,我想与你分享两个核心维度:做产品的态度与支撑这份态度的技能。
---
一、产品经理应有的态度
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张志东先生曾言:“腾讯的产品经理需怀有两种态度——敬畏用户,克制欲望。” 这句话,道尽了产品之道的精髓。
#### 1. 好产品,应让人愉悦,亦令团队振奋
真正优秀的产品,不仅让用户感到轻松、快乐,更能激发团队由内而外的热情。当你投入心血打磨一款产品,若能收获用户的认可与共鸣,那份成就感将驱使你持续精进。
而这一切的前提,是与用户建立真实、持续的连接。
在线产品天然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因此,我们亟需一个平台——让产品经理能直接听见用户的“吐槽”、看见他们的困惑、感受他们的期待。
建立“联系用户”的工作习惯,不是选项,而是必修课。
产品的价值,不在于功能堆砌,而在于你做了多少调研、看了多少反馈、沉淀了多少洞察,并最终将其凝练于产品之中。
#### 2. 小步快跑,以用户反馈为引擎
从0到1的关键,在于找准那个微小却精准的切入点。
腾讯曾通过QQ群、微信群、论坛、公众号等渠道触达用户,但这些终究是“间接”的。最直接的方式,是让用户在产品内部就能与你对话。
从0.1到1的跃迁,依赖的是高频、敏捷的迭代——而迭代的燃料,正是用户的实时反馈。
我们的产品精神,就是坚持与用户共处,坦诚传递产品理念,用心倾听每一条声音。
即便网络言论有时尖锐甚至无礼,作为产品经理,也应保持耐心,甄别有价值的建议,并对积极反馈者给予回应或激励。沟通,是一种勤奋;倾听,是一种尊重。
#### 3. 用户越多,责任越重
当产品成长为亿级规模,如微信日活超十亿,它便不再只是一个工具,而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。
试想:若支付服务中断,无数人将寸步难行。这便是大规模产品背后沉甸甸的社会责任。
我们亦尝试通过产品践行公益——如微信钱包中的“99公益日”,虽是微小创新,却承载着对社会价值的思考。
产品越大,越需主动承担起引导善、传递责任的使命。
#### 4. 接受生命周期,拥抱新陈代谢
所有产品皆有生老病死,如同生命本身。
当一款产品步入成熟甚至老化阶段,真正的智慧在于:坦然接受周期规律,并为新一代产品铺路搭桥。
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承,更是态度的延续——对用户、对团队、对社会,始终保持敬畏与热忱。
---
二、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
腾讯产品众多,不可能每个都靠人力深挖。因此,我们必须构建高效的研究工具与机制,以支撑快速迭代的需求。
然而,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,研究环境既充满可能,也布满荆棘。
#### 1. 研究环境的机遇与挑战
- 案头资源丰富,但真伪难辨
信息唾手可得,但商业利益常扭曲事实。榜单未必反映真实用户偏好,数据未必代表市场真相。
- 样本获取更便捷,却更昂贵且失衡
线上化极大拓展了样本来源,但代表性、成本与覆盖广度仍是难题。尤其下沉市场、农村用户,研究难度陡增。
- 大数据盛行,但解释力有限
AI与大数据能呈现“是什么”,却难以回答“为什么”。唯有大小数据结合,辅以深度定性洞察,方能触及本质。
- 研究对象日益多元
从C端到B端、G端(政府),用户角色、决策链、需求逻辑截然不同。To C的经验无法简单复用,需重建行业认知与研究范式。
- 效率提升,但沉淀不足
曾需两周的可用性测试,如今最快22小时即可产出报告。速度令人惊叹,但数据如何跨时间、跨项目有效沉淀,仍是痛点。
比如微信年度用户画像,若无统一框架,历年数据便如孤岛,难以串联成趋势。
#### 2. 腾讯的研究方法论
我们常用行为/态度、定性/定量、自然/脚本场景等多维研究方法,并始终坚守两点原则:
- 确保数据真实有效,严控质量;
- 交叉验证不同数据源,避免偏颇。
这些方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:
- 规划期:挖掘潜在需求,验证原型;
- 发布前:灰度测试,预测表现;
- 上线后:满意度追踪,驱动迭代;
- 运营中:监测品牌健康度,优化体验。
#### 3. 问卷调查:看似简单,实则精深
作为最常用的定量工具,问卷具备三大特质:
- 普遍性:适用于各阶段、各场景;
- 专业性:设计不当,回收即废;
- 灵活性:一链一码,即可触达用户生活现场。

其完整流程包括:
框架搭建 → 题目与抽样设计 → 投放回收 → 数据清洗 → 洞察输出。
尤为关键的是:
- 先审框架,再看题目——框架决定传承,十年微信调研得以延续,正因框架清晰;
- 推动标准化——收入、年龄、地域等问题若无统一口径,数据便成“孤岛”,无法横向对比,亦难积累价值;
- 谨慎投放样本——自有渠道有偏差,竞品用户难触达,单一库难覆盖复杂需求。
为此,我们正推动样本库联盟,整合百万级精准用户池,支持多维筛选。同时,也在构建行业洞察平台,让产品经理一眼看清市场格局、用户变迁与行业动态。
---
结语
> 努力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,是我们对研究的态度;
> 勇敢直面现实的复杂与不完美,是我们对产品的态度。

态度是内功,技能是利器。
唯有二者兼修,方能成为真正“懂用户”的产品人。
——
本文内容源自对互联网产品研究实践的深度思考,旨在为同行提供启发。
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致力于汇聚运营与产品领域的真知灼见,助你在纷繁信息中,抓住本质,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