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将微信公众号进行到底,还是转战短视频?

2020年,还值得做微信公众号吗?

转眼间,微信公众号已走过七年有余。
曾几何时,“靠公众号少奋斗十年”是无数新媒体人的肺腑之言;“感谢张小龙”,亦是那个黄金时代最真挚的回响。

然而,步入2019年,风向悄然转变——“流量枯竭”“涨粉无门”“打开率低迷”……成了行业高频词。
七年之痒,是否正悄然降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内容平台?

---

一、都说难,究竟难在何处?



#### 1. 阅读量增长陷入瓶颈

阅读量不再随粉丝数同步攀升,已成为普遍困境。
以内容创作者“何加盐”为例:其公众号从2万粉迅速涨至18万,头条平均阅读量稳定在3万左右。但即便用户增长50%,阅读量增幅却不足10%。

他坦言,读者对内容的新鲜感正在消退,审美疲劳日益明显。加之短视频、信息流等平台不断争夺用户注意力,人均阅读时长被稀释,自然导致每百位粉丝的阅读转化率下滑。

但他并未悲观。在他看来,真正优质的内容仍具穿透力。
如2019年异军突起的“卢克文工作室”,凭借《文在寅的复仇》一文引爆全网,至今头条阅读量稳居10万+。受此启发,何加盐于今年3月辞去工作,专注打磨万字长文——结果阅读量回升,读者反馈热烈。

高质量内容,依然是破局的关键。

#### 2. 涨粉?不掉粉已是胜利



对中小号主而言,现实更为残酷。
“点妈漫画”创始人点爸爸直言:“涨粉已成过去式,能稳住不掉粉,就是胜利。”他认为,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的崛起,分流了大量用户,直接拉低了公众号的整体打开率。

情感类账号“秋茶”的主理人茶叔亦深有同感。
尽管其爆文《朋友圈里消失的中年男人》阅读量破10万+,被300多个公众号转载,其余文章也常有2万+阅读,但粉丝增长依然停滞。“很多人看了文章,却不愿点关注——公众号早已失去‘新奇感’。”

类似困境也出现在唯安身上。她运营的个人号“唯安心语”阅读量仅数百,粉丝几乎零增长;就连公司号也在2019年陷入增长泥潭。

“大号越来越快,小号越来越难。”这是她最真切的体悟。

---

二、红利真的结束了吗?



面对“公众号红利已逝”的论调,从业者态度两极。

何加盐认为:依赖运营技巧涨粉的时代或许终结,但靠内容驱动的增长红利仍在。只要持续输出高价值内容,仍有突围可能。

而点爸爸则更显悲观:“身边同行早已不再谈论公众号,行业媒体也很少聚焦这一领域。”

茶叔则持中立态度:“若想一夜爆红、成为头部大V,如今确实比从前难上百倍。但若将写作视为长期习惯,公众号仍是当下最适配深度表达的平台。”

红利与否,或许不在平台,而在人心——在于你是否愿意沉下心来,与时间对赌。

---

三、2026:走,还是留?



当短视频浪潮席卷全域,有人转身离去,有人坚守阵地。

点爸爸计划全面转向短视频,不再投入公众号创新;
何加盐却决定在2020年将更新频率提升至每周2-3次,并尝试知识付费与企业会员服务;
茶叔则计划聚焦内容方向,深耕垂直领域——“2019很难,但我不会放弃2020。”

更有如95后创业者林英聪者,选择多平台矩阵布局。
其公众号粉丝达25万,月入5-10万,主要靠广告变现。但他清醒地意识到:“不能把所有赌注押在微信上。”于是今年同步运营小红书,仅一个多月便积累3.6万粉丝,内容延续个人故事与旅行主题,同样频出爆款。

这些创作者的身影,勾勒出新媒体人的韧性与智慧——
真正的机会,从来不在风口之上,而在坚持之中。

历史无数次证明:每一次技术迭代与平台更迭,都伴随着旧秩序的崩塌与新生态的萌芽。困难不是终点,而是筛选机制。唯有真正热爱内容、敬畏用户的人,才能穿越周期,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。

2020年,新媒体江湖风云再起。
而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愿为每一位内容创作者提供高效、简洁的链接管理工具,助你在纷繁流量中,精准触达每一份关注。

——END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