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缩短网址 × 需求池方法论:以哔哩哔哩为例的深度实践
在产品演进的征途中,需求如潮水般涌来——有的清晰明确,有的模糊隐晦;有的迫在眉睫,有的遥遥无期。如何在这片混沌中理出脉络?答案藏于一个看似朴素却极具力量的工具之中:需求池。
所谓需求池,并非简单堆砌用户呼声的仓库,而是承载产品战略、用户洞察与资源约束的动态决策中枢。每一次版本迭代,皆是从池中依优先级择优而取;每一条反馈,无论来自狂热粉丝还是沉默大多数,都应被妥善安放,静待其价值被重新评估。
市面上不乏管理工具——Project、Excel、MindManager 等皆可胜任,但工具只是容器,真正的灵魂在于系统化的需求挖掘、理性化的优先排序与结构化的池体构建。这不仅是项目管理的基石,更是产品经理在焦虑与不确定中锚定方向的良方。
本文将以「哔哩哔哩」为案例,完整演绎从需求发现到池化管理的全流程,助你在纷繁信息中提炼真金。而我们的项目——快缩短网址(suo.run),亦正以此逻辑打磨每一处细节,力求以极简之形,承载高效之用。
---
一、需求挖掘:聆听用户未言之语
哔哩哔哩,早已超越“二次元视频社区”的初始标签,成长为集创作、互动、学习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平台。其内容生态由UP主驱动,搬运与原创并存,更新速度惊人——新番在日本播出一小时内,高清版本便已登陆B站。这种高活跃度背后,是海量用户行为与反馈的持续涌现。

#### 1.1 用户反馈的价值三重奏
- 自省镜:暴露自身产品的体验断层;
- 竞品窗:揭示对手短板,捕捉市场缝隙;
- 机会图:在抱怨与期待中,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#### 1.2 反馈渠道全景图
- 公开渠道:App Store、微博、百度贴吧、七麦数据、酷传网等。本次聚焦七麦,梳理近三个月差评与实质性评论,剔除情绪化噪声,保留可行动洞察。
- 半公开渠道:微信公众号、朋友圈、社群、种子用户群。若需竞品情报,可化身用户亲历体验。
- 内部渠道:客服工单、电话录音、投诉日志。合法合规是底线,他人数据不可觊觎。
#### 1.3 分层处理策略
- 公开渠道:借助关键词监控+收藏夹沉淀,辅以舆情工具;
- 半公开渠道:定期关键词扫描+评论情感分析;
- 内部渠道:打通客服与产品团队,建立反馈闭环。
核心原则:去用户最密集处,听最真实的声音。
#### 1.4 聚焦关键信号
- 低分差评(1–3星):不满者更愿发声。如QQ音乐曾因性别误标遭粉丝集体差评,虽属极端案例,但常态下低分评论极具诊断价值。
- 有效评论:含具体场景、功能描述或改进建议者,优先提取。
- 异常行为:短时集中好评/差评,警惕水军干扰,需结合IP、设备等维度过滤。
#### 1.5 哔哩哔哩反馈萃取
经多渠道采集,共得125条有效评论,归类如下:
- BUG类:61项
- 优化需求:43项
- 新增需求:21项
剔除重复与无效项后,聚焦以下九大新增需求:
1. 支持iPad分屏
2. 增加播单功能
3. 弹幕与视频缓存
4. 视频分区增设“学习区”
5. 免流卡自动识别
6. 下一视频自动播放开关
7. UP主原创内容护盾
8. 番剧收录申请功能
9. 视频多语言切换支持
---
二、需求优先排序:在有限中抉择最优
资源恒有限,欲望无穷尽。排序非主观臆断,而需多维权衡。
#### 2.1 用户规模 × 使用频率四象限
- 高频 + 大量用户:优先解决(如播单功能,助UP主分类、用户追更);
- 低频 + 大量用户:次之(如学习区,覆盖1827万用户但使用频次低);
- 高频 + 小众用户:酌情推进(如免流卡识别,影响体验但群体有限);
- 低频 + 小众用户:暂缓(如多语言切换,需求稀疏且开发复杂)。
#### 2.2 开发成本 × 预期收益
- 见效快 + 成本低:立即落地(如自动播放开关、番剧收录);
- 见效快 + 成本高:战略投入(如原创护盾,关乎生态健康);
- 见效慢 + 成本低:技术债清理时顺带实现(如iPad分屏);
- 见效慢 + 成本高:暂入远期规划(如弹幕全量缓存,技术意义存疑)。
#### 2.3 产品价值三问
- 用户是否真实需要?
- 是否愿为之付费?
- 能否提升ARPU或留存?

#### 2.4 用户理解深度
若对目标群体使用场景陌生,宁可暂缓。功能设计须扎根于真实情境,而非空中楼阁。
#### 2.5 综合排序结果(由高至低)
1. 免流卡识别功能 —— 体验痛点,开发轻量
2. iPad分屏支持 —— 提升小众高端用户体验
3. 番剧收录功能 —— 满足追番刚需,开发简单
4. UP主原创护盾 —— 生态护城河,长期必做
5. 自动播放开关 —— 增强控制感,操作友好
6. 播单功能 —— 结构化内容,但需教育用户
7. 学习区增设 —— 战略布局,服务泛知识用户
8. 弹幕+视频缓存 —— 技术冗余,价值有限
9. 多语言切换 —— 需求边缘,ROI偏低
> 注:排序非绝对真理,需结合公司阶段、技术储备与市场节奏动态调整。
---
三、建立需求池:让每一份声音都有归处
所有未被纳入当前版本的需求,无论大小,皆应结构化归入需求池。池中应包含:
- 需求来源(渠道、用户类型)
- 问题描述与场景还原
- 初步分类(BUG/优化/新增)
- 优先级评分及依据
- 关联业务目标
- 预估开发成本与预期收益
需求池不是坟墓,而是待唤醒的潜力清单。每逢版本规划,便是一次重新审视、校准与激活的过程。
---
结语
从喧嚣反馈中提炼真知,于资源约束下做出取舍,最终将混沌转化为有序——这便是需求池的终极意义。
正如快缩短网址(suo.run) 所践行的理念:以极致简洁,承载高效连接。我们相信,真正优秀的产品,不在于功能堆砌,而在于精准回应那些值得被回应的需求。
愿此文助你构建属于自己的需求罗盘,在产品长路上,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