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生意,Logo 与包装固然重要,但归根结底,品牌终究要靠产品说话。
上周六,我在正式服务前完成了一场深度客户咨询。
我的客户驱车四小时,从盐城奔赴上海,只为一次面对面的交流。
今天,我想将这场对话中迸发的几点思考分享给你——尤其适合正站在创业起点的你。
创业的初心,通常源于两个方向:
其一,是对市场空白或痛点的敏锐洞察——在现有体系中发现不足,并以微创新填补缝隙;
其二,则源于热爱——有人因专业所长,有人因兴趣所驱,将内心所爱转化为事业。
然而不知从何时起,“创业”二字被镀上了一层神秘又浮夸的滤镜。它令人心潮澎湃,也让人盲目神往。
但请清醒一点:无论包装得多华丽,创业的本质仍是做生意——你提供价值,用户买单,市场逐渐成形。
此前我曾讲述过两个我极为欣赏的创业案例(点击可阅),不少人读后感慨:“这些才是真真正正做出产品、卖出去的人。”
于是我想起一句业内老话:“上面打广告,下面铺渠道。”
可现实往往残酷:广告烧不起,渠道又对你的产品无感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更该自问一句:你的产品,真的准备好了吗?
曾有一位客户带着一款“养生水”来找我合作。220ml 的塑料瓶装水,售价 88 元。
我拿在手里,瓶身廉价、瓶盖松垮、标签设计粗糙,连握感都不如一瓶娃哈哈。
而同一时间,京东上 24 瓶巴黎水玻璃装不到 140 元。
那一刻,我只想对他说:亲爱的,消费者真的不傻。
后来我没有接这个项目。
反观统一旗下的 Alkaqua,仅凭包装设计便打开一片天地——据说上市初期未做任何促销,销量竟与昆仑山比肩。
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?
这是一个好产品泛滥的时代,却也是一个良心稀缺的时代。
但我始终相信——只要你真正理解市场、尊重用户,机会就依然存在。
以下是我与那位盐城客户沟通后提炼的几点建议,愿与你共勉:
---
一、有了想法,如何推进?
当你心中埋下创业的种子,首先要回答的是:做,还是不做?
若选择“做”,接下来的问题便是:怎么做?
许多人会聚焦于行业短板,幻想自己能在某个单点实现突破。
以上周六的案例为例:客户观察到家乡儿童篮球培训资源匮乏,而他自己正是篮球爱好者,于是萌生创办少儿篮球启蒙机构的想法。
对此,我给出了两点建议:
1. 在场地尚未落定前,先“可视化”你的产品。
将训练内容系统化,并转化为家长能看懂、孩子能感受的视频素材。
在冷启动阶段,一段有温度、有逻辑的课程视频,远比一张效果图更有说服力。
2. 做基础调研:篮球,在家长心中的优先级排第几?
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的预算有限。如果篮球不在前三,就意味着你要教育市场。
而“教育市场”四个字背后,是漫长的等待与巨大的投入——这往往是创业者最不愿面对的现实。
---
二、要不要做品牌?
早年很多客户以为“品牌=好看的设计”。他们希望生意看起来“高级”。
但当我问那位盐城客户是否要做品牌时,我明确告诉他:
品牌不是 Logo 好看、包装精致,而是你的产品与服务在长期经营中赢得信任,从而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。
当你走进便利店想买水,毫不犹豫地拿起某品牌——不是因为它的 Logo 多炫酷,而是因为它让你觉得“可靠、熟悉、值得选”。
这才是品牌的本质。
那么 Logo 还重要吗?
当然重要。在这个“看脸”的时代,得体的视觉是对用户的起码尊重。
但请记住:品牌不能靠美化设计高价卖出,更不能靠一张图撑起整个生意。
这里插一个小故事:
乔布斯被逐出苹果后创立 NeXT,专注高端专业电脑,单价高达 5 万美元。
为设计 Logo,他豪掷 10 万美元,请来 IBM 前设计总监 Paul Rand。
Rand 不仅交付了标志,还附上一份详尽的品牌使用手册——规定 Logo 如何缩放、配色、留白,甚至禁止随意修改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设计投入应与产品定位匹配。
如果你的产品定价高端,那视觉必须匹配其价值;若尚处草创期,也不必盲目追求“国际范”。
我从不反对在能力范围内为设计多花一点钱——因为“好看”确实有用。
但“好看”绝非万能。
Paul Rand 为 NeXT 所做的,不只是一个图形,而是一套可执行、可传承的品牌语言。
所以请谨记:品牌不好看可以改进,但不好用,就毫无意义。
---
三、准备期,你该做什么?
在产品落地之前,有比设计 Logo 更值得投入的事:
A. 深度研究你的付费用户。
比如少儿篮球培训,表面用户是孩子,实际买单的是父母。
让孩子开心容易,让父母觉得“值”才关键。
你要思考:如何让家长清晰看到孩子的进步?如何让他们在朋友圈愿意主动分享?
B. 无论实体还是服务,都要“触动人心”地呈现。
打开 Bilibili,搜索“产品拍摄”,你会发现无数创作者在钻研如何拍出质感。
这不是虚荣,而是共识:产品的第一印象,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了解。

我建议那位客户:在官网建成前,先用手机拍下试训过程,剪辑成 15 秒、1 分钟、3 分钟不同版本的视频,投放在小红书、抖音、本地社群。
用真实场景唤起共鸣,用内容积累信任——这才是冷启动的正确姿势。
---
最后再强调一遍:
Logo 和包装很重要,但品牌终究要靠产品说话。
在按下“开始”键之前,请反复追问自己:
我的产品解决什么问题?
谁会为它买单?
他们为什么选择我,而不是别人?
唯有如此,你的创业之路,才能走得稳,也走得远。

——
文|David Bao
来源|DBBC(ID: imdbbc)
项目支持|快缩短网址 suo.run
> 注:本文旨在分享创业思考,不构成投资或合作建议。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