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浪潮席卷之下,一位79岁的身影正以高跟鞋踏出属于银发世代的节奏——她叫王奶奶,抖音账号“只穿高跟鞋的王奶奶”,坐拥超1500万粉丝。身高166厘米、体重43公斤,身着苗条裙装与精致高跟鞋,她不仅演绎着优雅老去的姿态,更以温柔坚定的声音,向屏幕前的年轻女孩传递“爱自己”的信念。
过去三个月,王奶奶单场直播销售额高达537万元,这一成绩不仅在银发KOL中遥遥领先,即便置于整个抖音生态亦属亮眼。她的背后,是长达62年的舞蹈生涯,曾任杭州歌舞团团长与歌剧演员;而今,她在镜头前从容带货,首播即斩获470万元销量,仅欧诗曼透明质酸面膜一项便贡献近80万元。据新抖数据显示,其近30天音浪收入超越平台84.47%的主播,商品转化率更是高达99.53%。

王奶奶并非孤例。随着MobTech大数据揭示中国45岁以上银发网民已逼近1亿,一个庞大的“银发经济”市场悄然崛起。从“末那大叔”的绅士风度,到“济公爷爷”游本昌的童心未泯,再到“三花姐妹”“田奶奶与姚杨爷爷”等祖孙、夫妻、姐妹组合,银发网红正以多元面貌打破年龄刻板印象,用幽默、精致或温情的内容俘获千万年轻观众的心。
然而,并非所有银发主播都能如王奶奶般光芒四射。在全民短视频热潮下,另一群老人悄然登场:他们没有专业团队,常于深夜或清晨独自开播,镜头前沉默凝视,整夜守候却鲜有互动。记者追踪发现,某些账号背后竟存在诱导中老年人入局直播的灰色链条——有人借“招主播”之名,引导老人下载特定App(如“老柚子”),通过社交裂变与线下拉新牟利。这些平台以“1000元保底”为诱饵,实则将老年用户转化为流量工具,而真正受益者,往往是幕后操盘手。
银发KOL的商业之路,远比表面光鲜更为复杂。专业MCN机构如章鱼文化、时尚奶奶团等虽能赋能内容与变现,但老年人体力有限、学习成本高、持续创作难等问题始终如影随形。王奶奶首播仅坚持三小时便需离场,团队坦言“高密度输出已达极限”;更有不少银发账号因健康原因被迫停更。即便拥有百万粉丝,如何从流量走向可持续变现,仍是行业共同难题。星图数据显示,头部银发KOL报价差异悬殊,粉丝量最大的“田奶奶”反而报价偏低,折射出商业模型尚未成熟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当“让奶奶当主播”成为一种潮流想象,我们是否忽略了银发群体的真实需求?他们的亲和力确能快速建立信任,但这份信任不应被轻易消费。真正的银发内容生态,不应止于流量收割,而应建立在尊重、关怀与可持续支持之上。
在suo.run——“快缩短网址”项目所倡导的高效连接世界里,我们亦愿思考:如何让技术与善意同行,为银发世代搭建真正属于他们的舞台?或许答案不在追逐风口,而在守护那份从容老去的权利与尊严。
你会考虑让你70岁的奶奶成为主播吗?
这个问题,值得我们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