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缩短网址 · 竞价逻辑系列开篇:媒体流量分配的底层法则
朋友们好,欢迎来到「快缩短网址」(suo.run)推出的竞价逻辑系列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、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理解广告投放背后的机制,是每一位运营人、增长人的必修课。
本系列预计撰写4-6篇,我们将以通俗而不失深度的方式,拆解竞价广告中的核心逻辑。今天的第一讲,聚焦一个根本问题:媒体是如何分配流量的?
---
01|价高者得?不,是“eCPM高者得”
广告算法常被比作黑箱——神秘、复杂、难以捉摸。但若换一个生活化的场景,一切便豁然开朗。
想象一下:北京三里屯有家传奇鸡肉店。
这里的鸡听着古典乐长大,喝的是矿泉水,肉质鲜嫩弹牙,每日限量供应,供不应求。
店主决定不再明码标价,而是采用拍卖制:顾客写下想买的部位(鸡翅 or 鸡腿)、数量,以及愿意支付的单价。
某日,店里仅剩 6个鸡翅 + 2个鸡腿,三位顾客同时进店:
- 咯咯:要4个鸡翅,出价40元/个
- 哦哦:要6个鸡翅,出价20元/个
- 吉吉:要2个鸡腿 + 2个鸡翅,出价均为5元/个
作为店主,你会怎么卖?
显然:
- 鸡翅优先卖给咯咯(40元 > 20元 > 5元),他拿走4个;剩余2个给哦哦;吉吉无缘鸡翅。
- 鸡腿只有吉吉出价,自然成交。
结论很清晰:谁出价高,谁先得。
把这个模型映射到广告世界:
| 鸡肉店 | 广告系统 |
|--------|----------|
| 店主 | 媒体平台(如抖音、微信、穿山甲) |
| 鸡翅/鸡腿 | 广告定向(兴趣、地域、设备等) |
| 购买数量 | 预算或投放规模 |
| 出价(元/个) | 广告出价(CPC、CPA、oCPM等) |
| 拍卖过程 | 实时竞价(RTB) |
过去,广告位是“一口价”——比如15秒视频广告固定2元。但买卖双方都不满意:广告主嫌贵,媒体觉得贱卖。于是,实时竞价机制应运而生——每一次曝光,都是一场微型拍卖。
---
02|你以为出价高就一定能赢?关键在 eCPM 排名
回到问题:为什么哦哦想买6个鸡翅,却只买到2个?
不是因为他出价低,而是因为——他排第二,库存只剩2个了。

这揭示了一个真相:最终能否拿到流量,不仅看出价,更看“排名”。
但在数字广告中,事情更复杂一点。
媒体卖的不是“鸡翅”,而是用户的一次曝光机会。
如果你用的是转化出价(比如按表单提交付费),媒体无法直接知道这次曝光能带来多少收入。于是,它通过算法预估:
> eCPM = 预估点击率 × 预估转化率 × 转化出价 × 1000

这个 eCPM(有效千次展示收益),才是媒体分配流量的真实依据。
换句话说:
- 店主看“谁出钱多”;
- 媒体看“谁预期带来的收益高”。
流量归属,由 eCPM 排名决定,而非原始出价。
---
03|影响你“抢到鸡翅”的三大变量
即使你的出价不变,今天能拿1000曝光,明天可能只有100。为什么?
因为这是一个动态博弈场。影响你拿量能力的因素有三:
1. 媒体侧供给
- 当日活跃用户数
- 可用广告位数量(开屏、信息流、激励视频等)
- 时间段(凌晨 vs 晚高峰)
- 节假日 vs 工作日
2. 你自己的策略
- 出价高低
- 预算是否充足
- 定向是否过窄(越窄,竞争越激烈)
3. 竞争对手的行为
- 对手突然提价
- 新玩家入场
- 同类素材扎堆
你不动,对手动,排名就变。
---
04|实操启示:如何提高“抢量”概率?
当你的计划突然花不出去钱,除了换素材,还能做什么?
✅ 测试不同广告位:信息流效果差?试试激励视频。
✅ 布局节假日计划:春节、618、双11流量结构迥异。
✅ 分时段投放:晚8点和早6点,用户画像天差地别。
✅ 复制多条计划:同一套素材建3-5条计划,增加“撞上弱竞争”的机会——就像多买几张彩票。
> 【辟谣】
> 常有人说:“媒体有A/B账户,故意打压某些账号。”
> 我们认为:流量分配的核心永远是 eCPM 排名。
> 若某账户长期低质、投诉多、转化差,系统自然降低其预估转化率,导致 eCPM 下滑——这不是“封杀”,而是算法的理性选择。
---
今日总结
- 媒体的核心资源是曝光机会;
- 流量分配的唯一标尺是 eCPM 排名;
- eCPM = 预估点击率 × 预估转化率 × 出价 × 1000;
- 竞争环境瞬息万变,多计划、多时段、多广告位测试,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。
---
下一期,我们将探讨那个被滥用却少有人真正理解的概念:冷启动——一个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词,为何成了广告优化的“原罪”?
欢迎在「快缩短网址」(suo.run)后台留言,提出你的困惑。
我们写你所问,答你所惑。
— END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