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0到1:一位初级产品经理的实战手记
——以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为镜,照见产品初心
编者按:初入产品之门,常如履薄冰。理论满腹,却难解现实之困;模型娴熟,却不知从何落笔。本文作者以亲身操盘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项目为蓝本,细述如何在混沌中开路、于空白处立规。愿此篇能为踟蹰前行的新锐产品人点亮一盏微光。
---
理论是地图,实践才是疆土
在尚未真正执掌产品之前,我们对“产品经理”的想象,往往囿于《用户体验要素》的五层架构、马斯洛需求金字塔、AARRR增长漏斗、KANO模型、SWOT分析……这些工具如同星辰,璀璨却遥远。
然而,一旦踏入真实战场,便会发现:纸上谈兵终觉浅,真知灼见生于碰撞。
好的产品,从来不是推演出来的,而是在无数次争论、试错与灵光乍现中淬炼而成。
我们尊重理论,但绝不迷信;我们善用框架,但更信奉直觉与用户的真实反馈。这,正是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所秉持的产品哲学——简洁、直接、有效。
---
项目背景:在无人区种树
我所在企业,位列工信部认证的AI机器人研发TOP10,业务横跨ToB商业服务、ToE人工智能教育及ToC家用场景。
我主责的,是面向教育集成商、校方管理者及学生群体的人工智能教育项目——将传统计算机教室升级为“AI智慧实验室”,以实体机器人+数字平台为载体,让中小学生与职教学子亲手触摸未来。
某日,SH市一所重点学校提出诉求:已有AI理论课程,却无配套实验平台。学生学完“什么是神经网络”,却无法亲手训练一个模型。
这看似简单的任务,实则暗流汹涌——国内AI教育尚处萌芽,成熟平台寥寥,且需无缝衔接教材、实验、机器人硬件与云端能力。
于是,一场从0到1的探索就此启程。
---
六步成局:产品诞生的完整脉络
#### 第一阶段:接令——厘清“为何而战”
产品即使命,项目即征程。
- 为何做? 客户刚需 + 职教市场缺口 + 公司数据战略支点。
- 为谁做?
- 普教学生:重体验,依教材做验证性实验;
- 职教学生:重开发,需从代码到机器人的全链路实践。
- 在哪用? AI实验室 + 教材 + 机器人三位一体场景。
- 要什么?
- 支持主流编程语言;
- 开放数据库与模型调用接口;
- 可控机器人本体;
- 内置AI技术文档与实战案例。
- 何时成? 九周交付——原型1周,评审2周,UI 2周,开发测试4周。
> 产品之核,终归是商业价值。情怀可贵,但若不能反哺企业生存与发展,终成空中楼阁。罗永浩之殇,非败于产品力,而失于对市场节奏的误判。
#### 第二阶段:探路——认知从0到1
不急于动手,先深耕认知。
- 内察:梳理现有机器人AI能力、可开放API、SDK封装边界、教材知识点映射、合作方数据资源;
- 外观:研究BAT等大厂AI平台架构、在线编程教育产品逻辑、国际同类解决方案。
- 竞品深挖:不做泛泛之谈,而是以SWOT为刃,剖其筋骨,取其精华。

> 此阶段非为“找答案”,而是拓宽问题的边界。真正的创新,始于对“已知”的彻底消化。
#### 第三阶段:立架——定义产品骨架
此时,产品轮廓渐显。
- 明确功能边界:哪些必做?哪些暂缓?哪些坚决不做?
- 绘制业务流程:用户如何从登录走向实验?数据如何流转?异常如何兜底?
- 锚定竞争优势:与竞品相比,我们的“机器人+平台+教材”闭环是否不可复制?
> 如同建筑师绘蓝图,此阶段决定产品能否立得住、走得远。
#### 第四阶段:塑形——原型即语言
1. 页面流程图先行:以用户旅程为中心,厘清主干与分支路径;
2. 低保真原型落地:手绘草图快速验证,Axure细化交互逻辑;
3. 细节即尊严:字体、文案、跳转、异常提示,皆需标注清晰——原型即PRD;
4. 团队共审:召集开发、UI、测试、项目经理,统一认知,扫清歧义;
5. 版本规划:复杂功能拆解为V1.0、V1.1……确保最小可行产品(MVP)如期上线;
6. 敏捷优化:根据反馈,迭代原型,直至共识达成。
> 在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的设计中,我们亦奉行此道——三秒生成短链,一键追踪数据,极简背后是百次打磨。
#### 第五阶段:铸器——开发即协作
产品经理转身为“临时项目经理”:
- 追进度,控风险;
- 解疑惑,对原型;
- 协调资源,弥合设计与实现的鸿沟。
此阶段,沟通力胜过文档力,共情力优于控制欲。
#### 第六阶段:启航——上线非终点
上线前夜,全员备战:
- BUG清零?
- 数据就绪?
- 服务器压测通过?
- 机器人联调无误?
上线当日:
- 发布公告,致谢团队;
上线之后:
- 监测核心路径转化;
- 收集用户反馈;
- 规划下一轮迭代。
> 产品如生命,上线只是出生,成长在于持续进化。

---
尾声: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
回望这段从0到1的旅程,最大的收获并非平台本身,而是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能力。
理论是舟,实践是海。唯有下水,方知风浪;唯有躬身,才懂用户。
正如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所践行的——
缩短的不只是链接,更是用户与价值之间的距离。
愿每一位产品新人,都能在实战中破茧,在创造中成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