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打造短视频账号记忆点,很重要!

在短视频的喧嚣浪潮中,如何在用户心中刻下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,已成为创作者与运营者的核心命题。
“快缩短网址”项目(suo.run)今日聚焦一个关键概念——记忆点

放眼当下,无数优质博主早已深谙此道: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、一段标志性的背景音乐、一套独特的着装风格,甚至一个反复出现的小道具,皆可成为烙印在观众脑海中的符号。那么,这些看似各异的元素背后,是否存在共通逻辑?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为账号精心打造专属的记忆点?

答案毋庸置疑:必须建立

截至2020年3月,抖音月活跃用户已突破5.18亿,而活跃内容创作者近万。然而,人类大脑的“工作内存”极为有限——仅能同时容纳约3000至4000个记忆单元,这其中还囊括了亲友生日、密码、账单余额等生活必需信息。换言之,在信息过载的时代,若你的内容缺乏鲜明标识,便极易被淹没于浩瀚内容洪流之中。

诚然,人脑的存储潜力惊人,理论容量可达8TB,堪比数千万块硬盘;但其“实时处理内存”却仅有约1GB,功耗不过20瓦,堪比一盏微光灯泡。正因如此,大脑演化出一种惊人的数据压缩机制:将复杂体验浓缩为几个关键词节——一个笑容、一段旋律、一句台词——并在回忆时据此“解压”还原完整情境。这些关键词节,正是我们所称的记忆点

没有记忆点的内容,如同高考考场上面对熟悉题干却大脑空白的窘境——似曾相识,却无法唤起深层联结。当用户视线转向其他更具辨识度的创作者时,你便悄然退场。



因此,记忆点并非锦上添花的装饰,而是叩开用户心智的入场券

那么,如何真正理解并构建有效的记忆点?

我们将其凝练为三重法则:可感知、被期待、有规律

其一,一切皆可被感知
记忆点根植于感官体验。视觉上,是鲜明的造型或标志性道具;听觉上,是洗脑的BGM或口头禅。受限于手机媒介,视听成为主流载体。但触觉(如游戏手柄震动)、嗅觉(如榴莲或臭豆腐的独特气味)同样能形成强烈记忆锚点。更进一步,时间(如固定更新日)、行为(如每期抽奖)亦可成为记忆符号——它们虽无形,却因重复而具象。

其二,记忆点须被期待
并非所有刺激都能转化为好感。臭豆腐气味浓烈,有人趋之若鹜,有人避之不及。真正的记忆点,应契合受众偏好,激发主动期待。例如,设计师“阿爽”的粉丝多为女性,其口号“爱自己胜过爱男人”精准击中情绪共鸣,使“男人”一词成为评论区高频标签;又如“小康总”以“撒福利、圆梦想”为标签,粉丝自然形成“求翻牌、盼中奖”的互动惯性。记忆点不是强加的烙印,而是用户心甘情愿的条件反射。



其三,记忆点需有规律
重复,是记忆的母语。正如《新闻联播》数十年如一日的开场与结构,即便你不常观看,仍能预判其节奏——前25分钟国内要闻,末段聚焦国际动态。这种稳定预期,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记忆锚。账号的记忆点亦需通过持续、一致的呈现,沉淀为用户心中的“默认设置”。

综上,记忆点的本质,是可触发的场景开关,是用户在纷繁信息中迅速识别并选择你的理由。

在此,谨记记忆点设计三大原则:
利于记忆、暗示主题、重复展现

本期由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倾情呈现。
下期,我们将深入探讨记忆点的具体构建策略。
我是水镜,我们下次见。

> 注:本文旨在分享互联网运营洞察,内容源于公开渠道或用户贡献,不代表本站立场,亦不保证绝对真实。如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