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真实ROI、引导GMV,直播带货都在聊的ROI水有多深?

快缩短网址 · 洞察 | 直播带货的ROI迷思:高回报背后的认知陷阱与破局之道

疫情催化之下,直播带货如潮奔涌,成为2023年商业叙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章。从顶流明星到垂类达人,无不躬身入局;而在这场流量与销量的狂欢中,“ROI”与“GMV”成了绕不开的关键词。然而,当品牌纷纷以ROI为尺丈量成败,却往往陷入一场由认知偏差与信息不对称编织的困局。

---

一、ROI:被误读的黄金指标



ROI(Return on Investment),即投入产出比,公式看似简单:
ROI = GMV /(坑位费 + 佣金)
若品牌投入1万元,实现5万元销售额,ROI即为5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骨感。

在美容护肤领域,从业者花花坦言:“ROI做到3已属上乘——前提是成熟品牌匹配精准达人。”然而,不少新锐品牌初涉直播,便期望ROI动辄4、5甚至10,结果屡屡碰壁。一位品牌方曾以79元定价要求ROI达4,当价格调至110元时,ROI却骤降至2-3,最终合作告吹。

问题出在哪?误解源于视角错位
CBNData IMCN事业组资深总监袁冶指出:品牌常以“总GMV”计算ROI,而多数达人或MCN仅以直播间即时成交额为基准,忽略后续退款、未支付订单等变量。更甚者,部分战报将“引导GMV”混同于实际成交——如吴晓波频道曾宣称单场引导销售5200万元,实则包含大量未核销的代金券,按商品标价计入GMV,虚高数据由此而生。

典型案例莫过于小沈阳直播首秀:合作方称其承诺ROI可达10,结果不足2,且20余单中16单次日退款。此类“口头承诺”往往未写入合同,品牌只能自吞苦果。

---

二、高ROI幻觉:品牌与达人的双向博弈



在甲方日益“唯ROI论”的压力下,传统公关公司亦难幸免。Kevin所在的国际公关团队今年客户流失严重——老板们不再满足于“品牌声量”,转而要求“直接转化”。但正如他所言:“公关塑造形象,却无法替消费者下单。”

于是,预算向短视频与直播倾斜,传统营销渠道被无情压缩。然而,市场主流MCN与头部达人普遍拒绝承诺保ROI,原因有三:

1. 流量≠转化:粉丝量庞大不等于带货力强,人设、话术、产品契合度缺一不可;
2. 品类差异显著:食品饮料ROI达1-2已属满意,美妆3已是天花板,跨类目盲目对标只会误判;
3. 产品与人的匹配是艺术:好产品配强主播,方能共振;平庸之品纵有顶流加持,亦难逃“翻车”。

李佳琦曾在《鲁豫一日行》中透露选品细节:一款麦片原价66.9元两包附赠1包薯条,他坚持加赠至5包燕麦,以提升用户感知价值。虽ROI亮眼,但品牌利润已被极致压缩——高ROI未必等于盈利,有时只是昂贵的广告投放

对小品牌而言,进入头部直播间更是难如登天。马成感慨:“我们心仪的大主播看不上我们,愿意接单的又难达预期。”急功近利之下,不切实际的ROI要求反而将优质合作拒之门外。

---

三、破局之道:从单点爆破到长效经营



真正的高ROI,从来不是一场直播的奇迹,而是一套系统工程。



花花提出关键策略:先铺垫,再收割
通过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进行全域种草,由头部与中腰部KOL共同构建品牌认知;待用户心智初步建立,再借直播实现高效转化。如此,ROI才有根基可依。

马成的品牌则选择放下执念:“我们以打造‘抖音神曲’的心态做产品传播——洗脑、记忆、共鸣,比短期ROI更重要。”其投放逻辑转向多维评估:用户资产沉淀、复购率、品牌搜索指数等,皆纳入考核体系。



值得注意的是,市场上确有少数第三方机构提供“保ROI”服务,但门槛极高——需基于自有数据模型严选品类、预判风险,并配套补救机制。这类玩家并非神话,而是将直播纳入整体营销链路的专业操盘手。

---

结语:ROI之上,还有品牌



在suo.run(快缩短网址)看来,直播带货不应沦为数字游戏的角斗场。ROI是工具,而非目的。当品牌学会在流量喧嚣中保持战略定力,以长期主义打磨产品、构建信任,真正的高回报自会水到渠成。

毕竟,能缩短的只是网址,无法缩短的是品牌成长的必经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