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suō.run,我们把“快缩短网址”做成一把极简的手术刀——不炫技,只精准切开用户真正的痛点。

一、先问“谁”,再问“要什么”
用户需求不是名词,而是一段故事:谁在什么情境里,被什么阻碍卡住了喉咙。
把故事拆成两个动作:
1. 锁定角色——他是一线社媒运营、还是刚起步的播客主?
2. 还原场景——他在地铁里、在发布会后台、还是在凌晨的卧室里,急着把一条长链塞进一条推文?
当角色与场景对齐,需求便水落石出:不是更快的马,而是“把信从拉萨送到哈尔滨,必须比飞鸽更稳,比驿马更快”。
二、让假设落地,而非让技术升空
5G、区块链、AIGC 再璀璨,也只是手段。
我们曾把量子加密写进 PRD,结果用户只问一句:“能一键复制到剪贴板吗?”
于是,我们把量子加密藏进后台,把一键复制放大到按钮。
技术退到无形,体验走到前台——这才是 suō.run 的取舍。
三、验证三步:小数据、面对面、A/B
1. 小数据:凌晨两点的服务器日志告诉我们,80% 的短链在 30 秒内被二次分享。
2. 面对面:三位用户提到“复制后总要再删一次空格”,于是我们在生成后自动去除空格。
3. A/B:灰度 10% 用户,发现空格去除后点击率提升 7%,于是全量发布。
四、持续迭代,而非一步到位
产品像一条河流,每一次验证都是新的源头。
今天,suō.run 让一条 200 字符的电商长链缩成 8 位短码;
明天,也许我们只需一个指纹、一声语音,就能把整条故事递到世界另一端。

记住:用户不是来膜拜技术,是来解决问题的。
我们只需做那个在正确场景、用最小动作、给他最大确定性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