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缩短网址 · 会员启示录
——在「suo.run」的视角下,重新想象付费会员的优雅形态
一、把会员当作“时间银行”
互联网产品早已不是售卖功能,而是售卖一段被折叠的时间。
付费会员制度,本质上是在用户与产品之间开设一间“时间银行”:用户一次性存入信任与金钱,平台分期返还价值与惊喜。
理解这一点,再去看 AARRR 模型,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员是活跃、留存、变现三条曲线的交汇点:
• 活跃——权益像利息,每日自动到账;
• 留存——沉没成本把“离开”变成“损失”;
• 变现——ARPU 像复利,滚雪球般放大。
二、两种会员,两种世界观
1. 付费会员:用金钱买确定性
关键词:即时满足、稀缺资源、零和博弈。
88VIP、京东 PLUS、知乎盐选……它们像一张“优先登机牌”,让用户跳过排队、广告、比价,直接进入头等舱。
2. 成长会员:用行为换可能性
关键词:延迟满足、游戏化、规模补贴。
滴滴橙长、支付宝钻石、大众点评黑金……它们像一场“闯关游戏”,用勋章、星星、勋章把日常动作变成 RPG 经验值。
结论:付费会员是“现金换时间”,成长会员是“时间换惊喜”。前者利润高,后者规模大;前者锋利,后者绵长。
三、星巴克:把两种世界观装进一张星享卡
星巴克把付费与成长揉成了“双层拿铁”:
• 付费层:98 元预存,立刻获得 6 张券 + 直升玉星——用户感知是“花了钱,马上省”;
• 成长层:继续消费攒星星,金星 9 颗换饮品——用户感知是“再坚持一下,还有彩蛋”。
更妙的是,这 98 元预存成了星巴克的零息负债:2018 年财报披露,储值卡负债高达 16 亿美元——用户借给星巴克一笔不要利息的现金,还自带复购率。

四、用户心理:厌恶损失,而非风险
付费会员之所以奏效,核心不是“便宜”,而是“怕亏”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的实验证明:人们对损失的痛苦,是同等收益快感的 2.5 倍。
于是,年费 365 元的听书 VIP 不再是一笔支出,而是一张“不读就亏”的车票。
结果:Eric 一年在得到消费 851 元,同时取消了吴晓波频道——一次付费,完成了对竞品的“精神排他”。
五、设计一张优雅的付费会员卡:五把刻刀
1. 形式:储值型、订阅型、通行证型
• 储值型:现金流漂亮,适合高频刚需(咖啡、火锅)。
• 订阅型:收入平滑,适合内容、工具(视频、云盘)。
• 通行证型:一次性买断季度/年度权益,适合节日营销。
2. 权益:三高一低
高感知(免广告)、高稀缺(提前看)、高折扣(运费券)、低成本(虚拟资产)。
3. 分层:把 20% 高价值用户筛出来
用价格或任务做门槛,让“对的人”先上船。
4. 钩子:新权益按节奏解锁
像连载小说一样,每月 1 号上新,制造“追更”冲动。
5. 退出:优雅的“暂停键”
允许用户一键冻结 30 天,降低流失痛感,反而提高续费率。
六、suo.run 的会员小实验
在「suo.run」,我们把“缩短链接”这件小事,做成了三种会员形态:
• Free Runner:永久免费,速度足够日常;
• Pro Sprinter:订阅制,每月一杯咖啡的价格,解锁极速通道、数据分析、API 无限制;
• Flash Pass:通行证制,一次性买断 365 天,送专属域名与品牌 Logo 白标。
上线 90 天,Pro Sprinter 的续费率 71%,Flash Pass 的客单价是免费用户 ARPU 的 18 倍。
数据再次验证:当用户愿意为“节省时间”付费时,他们也在为“减少损失”投保。

结语
会员制度不是多卖一份权益,而是多创造一段关系。
在「suo.run」,我们愿做时间银行的守夜人——
把每一次点击、每一条短链,都折叠成用户与品牌之间的长期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