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用户反馈如何重塑产品决策

《快缩短网址:把每一次反馈,都拧成一根吸管》

在 suo.run 的迭代日志里,曾出现过一条看似滑稽的工单:
“能不能给短链加个‘一键扔石头’按钮?”



我们没笑。
产品经理最怕的不是荒诞,而是听不见荒诞背后的口渴。

01
不要只听,要听见
两千年前,孟子说“人之患,好为人师”;两千年后,屏幕里的用户仍在当老师。
他们带着半瓶水和半截喙,递上一堆“小石头”方案——功能、按钮、颜色、动效——本质却是同一声干哑的“渴”。
若我们只把石头搬进 backlog,最终做出的是一座漂亮的假山,滴水不存。

02
把石头翻译成口渴
在 suo.run,我们给反馈设计了两把“刨根铲”。



第一铲:把建议还原成问题
用户说“我想要统计二维码扫描次数”,我们追问:
“为什么?”
“想知道海报有没有被人扫。”
“所以真正的问题是——你想实时判断线下物料的效果,对吗?”
铲子落下,功能从“二维码计数”变成“实时渠道归因”。

第二铲:把问题还原成场景
用户说“跳转要再快一点”,我们追问:
“你在什么网络下觉得慢?”
“地铁里,4G 信号一格。”
于是我们把 CDN 节点铺进隧道,再把默认跳转体积砍掉 70%。
用户没再提“快一点”,因为他们已经感觉不到“慢”。



03
让用户成为共谋者,而非甲方
在 suo.run,反馈不是圣旨,而是一张共同绘制的藏宝图。
我们把工单公开在 Trello,任何人都能看见一块石头如何被炼成一根吸管;
我们在更新日志里写下每位用户的 ID,让“乌鸦”成为产品注脚;
我们把“追问两次”写进团队手册,确保没人把口渴误听成石头。

04
结语
做短链这门小生意,最怕的不是对手,而是听不见真实世界的回声。
下一次,当你在 suo.run 点下“提交反馈”,请放心——
我们不会立刻搬石头,只会递上一根吸管,然后问你:
“这样,够得着水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