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,我替公司申领了一本小红书。
随手剪了几条短片,竟在一夜之间涨粉两百。
我逐条翻阅他们的收藏夹,才发现——这二百人里,八成是教培行业的老师与销售。
精准得像用手术刀切下来的。
三天前,一位老师私信我:
“线下教培,究竟怎样在线引流?”
我苦笑——B端教培我浸淫已久,市面上的引流文章也翻过无数,却越看越荒凉:
1. 纸上谈兵
巨头案例、炫酷理论,落地到一间只有三名教务的线下画室,瞬间失灵。
像月薪三千的你被拽进高端超市,导购热情推荐398一斤的雪花牛肉,你只能微笑,心里磨刀霍霍。

2. 碎片拼图
追热点、蹭爆款,知识被切成微博热搜式的小片,读者“好像懂了”,一动手就翻车。
0元课看似拉来流量,却招来羊毛党,团队被拖垮,正价转化惨不忍睹。
别人0元课只是系统里的一环,你抄成了全部,于是——卒。
3. 挂羊头卖工具
文章标题写“爆款秘籍”,正文却拐弯抹角推销SaaS。
工具无罪,可缺了系统思维,就像听完两节养生课便囤一屋子保健品的大爷大妈。
4. 只管引流,不谈转化
前端洪水滔天,后端竹篮打水。
低价班塞满教室,却没人设计续费路径,于是校长们自嘲:
“我们不是在招生,是在做慈善。”
引流不是一句咒语,而是一门系统工程。
接下来,我将用“四步十二簪”拆给你看——每一簪都扎在穴位上,拒绝花拳绣腿。
第一步·第一簪:用户画像
为什么把画像放在第一节?
因为它是所有流量的原点。
阿兰·库珀说: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替身,是一组可被数据验证的目标模型。
腾讯把T4级技术专家投进画像实验室,才养出QQ、微信这样的怪兽。
画像不是形容词堆砌——“35岁宝妈、中高收入、重视素质教育”——而是可导航的坐标:
她在哪个小区?刷小红书还是抖音?被哪句文案戳中?

我常用的三维建模法:
1. 大数据洞察
• 行业报告:艾瑞、亿欧、易观……搜索“美术教育”,你会发现油画、水彩、黏土、书法是家长兴趣前四,排课与选题立刻有谱。
• 百度指数:趋势研究告诉你每年3月、9月是搜索峰值;需求图谱把“高考美术”拖出来,暗示一条升学导向的引流主线;人群画像用色块标出——华东、25-34岁、女性,像给地图打了红外热像。

2. 小数据深描
若机构没有历史数据,就去做田野:
• 访谈销售与教师,提炼一线关键词。
• 加100位家长微信,翻他们朋友圈前十条,打上标签:晒娃、鸡娃、烘焙、露营、奥数……
共性浮现,画像从雾中显影。

3. 动态校准
每年刷新一次画像,像更新航海图。
CRM可助你把每一次到访、试听、缴费、续费沉淀为下一年的燃料。
当你拿着画像去跟老板要预算,不再是“我觉得”,而是“数据显示25-34岁宝妈在抖音搜索‘黏土课’的增速是230%,我们需要投放千川”。
老板点头的那秒,你会感谢今天这一簪。
——以上,是“四步十二簪”的第一簪。
下一簪,我们聊诱饵:如何用一门“黄金引流课”把画像里的人请进教室,又不被羊毛党啃到骨头。
(本站点仅聚合互联网运营干货,内容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