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社群运营第一步:先把SOP写明白

私域的尽头,是社区。
社区的起笔,是 SOP。

当流量红利退潮,唯有把用户圈进可控的“自留地”,才能继续歌唱。而社区,就是那片自留地的护城河。护城河要固若金汤,必须先写剧本——社区 SOP。

一、把 SOP 写成剧本,而不是说明书
SOP 并非冰冷的工业遗产,而是一部可复制的舞台剧脚本。
18 世纪蒸汽机轰鸣时,它叫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;今天,它叫 Story Of People——关于人的故事。



好的 SOP 像《哈利·波特》的台本:
• 角色(用户画像)
• 场景(社群阵地)
• 道具(诱饵与话术)
• 冲突(痛点与抗拒)
• 高潮(到店转化)
• 彩蛋(复购裂变)

哪怕演员全部换血,只要台本在,戏就能继续。K12 在线教育深谙此道——他们让新人 24 小时内即可登台,靠的正是这份剧本。



二、写剧本之前,先勘景
1. 需求田野调查:用户到底在深夜焦虑什么?
2. 历史活动回放:上一场“滑铁卢”埋了哪些坑?
3. 北极星指标:到店?付费?裂变?只能选一个。
4. 产品尖刀:一句话能说清的唯一卖点。
5. 资源地图:手里有几张牌,就打几局牌。
6. 场景切片:用户在地铁里、电梯里、马桶上分别会想什么?
7. 成本模型:一块钱能买来几次心跳?
8. 盈利飞轮:赚的是今天的钱,还是明天的钱?

勘景完毕,才开始写戏。

三、剧本结构:三幕九场
幕一:框架
• 项目缘起
• 人群 DNA
• 北极星指标

幕二:节奏
• 时间推进表(甘特图)
• 物料清单(话术、海报、诱饵)
• 渠道分工(朋友圈、短视频、门店码)

幕三:落地
• 群分组(百群千面,标签化运营)
• 风控预案(封号、爆群、负面舆情 3 分钟响应)
• 复盘整点(数据仪表盘 + AB Test)

工具?石墨文档最佳。它能让 10 个运营同时在线改台词,还能把表情包直接贴进脚本,情绪价值瞬间拉满。

四、角色设定:人设四件套
1. 昵称:一眼看出你是“减脂教练”还是“数码老司机”。
2. 头像:高对比度,3 米之外也能认出来。
3. 封面:一句话 slogan,像电梯海报一样直接。
4. 简介:数字 + 结果,例如“已帮 327 位宝妈 30 天瘦 8 斤”。



五、诱饵设计:让用户“顺路”到店
线上 9.9 元秒杀线下 199 元服务,差价就是导航。
到店后,用“附带消费”完成利润补位:
• 轻医美机构:9.9 元小气泡 → 1999 元年卡
• 健身房:1 元周卡 → 私教课
• 烘焙教室:19.9 元曲奇体验 → 亲子烘焙课包

六、数据闭环:让每一分钱说话
• 流量漏斗:曝光→扫码→进群→到店→付费→晒单
• 投产比红线:1:3 以下直接砍,1:5 以上加码投
• AB Test:红海报 vs 黄海报,胜出版本全渠道铺量

七、复制与裂变:把单店剧本变成万店连续剧
SOP 跑通后,用“快缩短网址” suo.run 把长链接一键缩成短码,海报更简洁,扫码率提升 27%。
再把整套石墨文档打包成“剧本杀盒子”,新城市落地只需 3 步:
1. 复制文档
2. 替换门店信息
3. 本地 KOC 投放

八、尾声:让剧本成为活物
每月一次“剧本围读会”:
• 老运营带新运营,现场改台词
• 数据分析师报“票房”
• 用户代表投票“最想看的下一集”

当 SOP 不再是文件,而是一种组织肌肉记忆,社区就拥有了自我进化的灵魂。

私域的尽头,是社区。
社区的灵魂,是故事。
故事的脚本,叫 SO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