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巨人转身——Nike×王一博,一场迟到的进攻
一、巨人的阴影与裂缝
在北美西海岸,一条名为 Lululemon 的瑜伽裤悄悄划开了 Nike 的铠甲。它瞄准的不是男性荷尔蒙,而是 25-35 岁、手握钱包、定义潮流的新女性。1998 年,Chip Wilson 在温哥华发现:当瑜伽课从 6 人涨到 30 人,舞蹈服却薄得遮不住伸展的曲线。于是,一条更懂女性身体的裤子诞生了。
Nike 呢?1980 年 IPO 后一路封王,却在女性战场慢了半拍。直到 2008 年才补位 Sportswear,Fenty × Puma、Yeezy 已把“运动”写成“社交货币”。在中国,国潮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,00 后把“新中式”刷上热搜,Nike 只剩 NikeLab 独撑潮牌门面。
巨人的阴影很大,裂缝也深。

二、流量明星:一次迟到的进攻
2026 年,Nike 第一次把“官方合作伙伴”的桂冠戴在中国大陆娱乐明星头上——王一博。
这是一次迟到的进攻,也是一次精确的落子:
• 专业运动:他能带货入门级 SB 滑板线;
• 潮流:Z 世代把他当穿搭范本;
• 女性力量:粉丝 70% 为女性,而童装 80% 由妈妈买单;
• 儿童线:妈妈粉顺手把 swoosh 装进孩子的童年。
更妙的是,王一博没有同类服饰代言,Nike 得以完整呈现全场景产品:鞋、服、包,一次打包。
三、官宣即战役
1. 语言革新:Nike 放弃“代言人”三字,改用“官方合作伙伴”,把稀缺感拉满。
2. 视觉革新:大片以冷峻霓虹勾勒鞋面,粉丝惊呼“想立刻付款”。
3. 节奏革新:
– Elle 单人三封
– GQ Style 春夏刊
– T Magazine 别册
– 嘉人六月双封
两个月四本大刊,王一博把 swoosh 带上纸媒最后的神坛。
四、综艺:把热度煮成日常
当短视频稀释了封面的权力,综艺成为新的“时间黑洞”。王一博在《这!就是街舞》里上脚 Dunk Low,荧光绿拖鞋瞬间全网断货;一只小白包被炒到原价十倍。品牌方发现:综艺像一口泉眼,只要嘉宾每周出现,流量就持续涌流。
五、从曝光到闭环:Nike App 的最后一击
2026 年双十二,Nike App 正式在中国上线。封面、综艺、微博热搜最终都指向这里——内容、购买、CRM 三合一。粉丝在 App 里抽限定、蹲发售,把“王一博同款”加入购物车,也把 Nike 拉进了私域泳池。
六、方法论:流量明星的三板斧
1. 调动粉丝:微博玩梗、送鞋抽奖,把饭圈语言翻译成品牌语言。
2. 打造爆款:荧光绿拖鞋、小白包,用“一上脚就断货”验证 ROI。
3. 沉淀销售:App 预约、小程序抽签,把尖叫声变成 GMV。
七、尾声:巨人的下一次转身
王一博之后,KFC 官宣了新的顶流,滴滴也紧随其后。不同赛道,同一套打法:
以新奇夺眼球,以心动占心智。
而 Nike 的这次转身,只是序章——当运动不再只是运动,而是一种身份,一张社交名片,谁能先读懂年轻人,谁就能先抵达未来。

快缩短网址 suo.run,为每一次转身,留住最短的路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