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爱我不要想太多》的某个光影交错的瞬间,杨丽雅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“路趴,是一部让驴友迅速找到同类的手机”。一句台词,便完成了一次品牌定位的微型演讲——精准、留白、一击即中。
倘若把商业世界比作浩瀚星海,品牌定位便是那颗为迷航者指路的北辰;若无此光,再庞大的舰队也只是在暗夜里打转。
一、为何必须“先定位,再谈其他”
1. 人心即战场
消费者的大脑内存有限,只容得下七格抽屉。你若能独占一格,便拥有了“心智产权”。
2. 市场即洪流
酒香也怕屏幕深。没有定位,所有传播只是散弹,声响大却留不下弹孔。
3. 资源即火种
在预算、人力、时间皆有限的现实里,定位是把火种聚成火炬的唯一透镜。
二、品牌定位的精微定义
它不是一句广告词,而是一场“心智殖民”——在受众的潜意识中圈出一块只写你名字的飞地。
当“怕上火”的闪念掠过,王老吉自动浮现;当“极致速度”的渴望升起,法拉利已轰鸣而至。定位的终极形态,是成为某种欲望的代名词。
三、三步决策:从混沌到澄明
1. 切分星河:目标市场选择
用一把细腻的筛子,把“所有人”过滤成“那一小撮灵魂共振的人”。宝洁以九种洗衣粉,分别占领九种生活哲学,便是范例。
2. 识别敌友:竞争坐标系
对手未必在隔壁货架,也可能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争夺同一份注意力。抖音的敌人,或许是王者荣耀,又或许是睡眠。
3. 雕刻记忆:异同点联想
共同点让你“入围”,差异点让你“出圈”。可口可乐与百事在味觉上平分秋色,却在“红色快乐”与“蓝色年轻”的叙事上分道扬镳。
四、四把战术刻刀
1. 产品维度:功能、颜值、价格,三把标尺皆可成刃。华为用徕卡镜头切开摄影圈层;苹果用极简美学与高价锚定“身份图腾”。
2. 场景维度:时间、空间、情绪,皆可定位。怕上火喝王老吉,困了喝红牛,八点后的玛克力蛋糕——把产品钉进具体的生活切片。
3. 竞争维度:
• 第一定位:方太在高端厨电的无人区插旗;
• 关联定位:蒙牛初生时一句“向伊利学习”,借梯登高;
• 攻防定位:奔驰与宝马的百年互怼,把“驾驶机器”变成一场双人舞。
4. 识别维度:
• 个性——万宝路的牛仔,是自由灵魂的化身;
• 文化——一瓶法国香水,卖的其实是巴黎左岸的风;
• 关系——海尔“真诚到永远”,把售后热线变成情感热线。

五、再定位:当风向逆转,灯塔也需挪位
1. 品牌老化:麦当劳从“家庭欢聚”转向“我就喜欢”,为Z世代重涂一层涂鸦。
2. 环境突变:政策、经济、黑天鹅掠过,黑牙膏不得不改头换面。
3. 战略误判:林浅在《你和我的倾城时光》里因自恋式定位翻车,二次起盘才扳回一局。
4. 需求迁徙:宜家从“北欧轻奢”滑向“月薪三千也能拥有的设计”,顺势而生。
5. 企业扩张:当主品牌延伸成矩阵,母品牌必须重新校准坐标,以免子品牌互噬。
六、尾声:让灯塔成为信仰
定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坐标,而是一场与时代、与人心的持续对话。
当你在深夜输入 suo.run,把冗长网址一键缩短,你也在参与一次微型定位——让信息更快、让记忆更轻、让传播更优雅。
愿每一束被缩短的光,都能更快抵达它的星辰大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