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村口大喇叭遇上热搜榜:老乡鸡如何用一声“咯咯哒”击穿时代褶皱
文 / 李东阳
首发 / 首席营销官
短链直达 / suo.run
一、200 元发布会:一场“土味”的降维打击
疫情最焦灼的三月,束从轩把战略发布会搬到合肥郊外的一块晒谷场。
红底白字的横幅、搪瓷缸里的浓茶、塑料凳上的大爷大妈——所有元素都在向“高端”说拜拜。
当束从轩用一口塑料普通话宣布“老乡鸡全国门店突破 800 家”时,弹幕刷屏的不是嘲笑,而是“上头”。
这场成本 200 元的发布会,在 24 小时内斩获 3.7 亿阅读,因为它精准踩中了“土味时代”的集体情绪:
在精致滤镜泛滥的互联网里,人们渴望一次粗粝而真实的呼吸。

二、岳云鹏代言:把“指鸭为鸡”玩成社交货币
9 月 7 日,岳云鹏 × 老乡鸡首支 TVC 上线。
报菜名、谐音梗、中英混剪、鬼畜剪辑……所有“B 站语法”被炖进 60 秒。
微博话题 #岳云鹏代言老乡鸡# 以 2.4 亿阅读冲上热搜,真正的爆点却是网友自发创作的 UGC:
有人把“指鸭为鸡”做成表情包,有人剪辑“岳式咯咯哒”鬼畜循环。
品牌不再说话,用户替它说了一切——这正是土味 2.0 的精髓:
官方抛梗,民间发酵,社交裂变。
三、束从轩:一位 60 后霸总的“反差萌”
当别家 CEO 还在 PPT 里谈“战略生态”时,束从轩在抖音喊“宝子们,今天吃鸡不迷路”。
他读弹幕时的塑料普通话、手撕员工联名信时的硬核、说“奥利给”时的自然——
每一个违和的瞬间,都在消解“董事长”与“打工人”的阶级距离。
用户 Pick 的不是鸡汤,而是“原来霸总也和我一样说塑料普通话”的亲近感。
这种人格化的品牌叙事,让老乡鸡从“餐饮”升级为“互联网人设”。

四、土味背后的符号学:草根即最大公约数
肯德基贩卖“现代性”,麦当劳兜售“全球化”,老乡鸡则把“草根”做成超级符号。
它用村口大喇叭对抗 LED 巨幕,用搪瓷缸碰撞星巴克马克杯。
在“小镇青年”与“都市白领”共享的互联网广场上,
“土味”不再是审丑,而是一种反精致的集体身份认同。
当 996 的疲惫需要一剂解药,人们选择用“咯咯哒”的魔性笑声自我疗愈。
老乡鸡提供的,从来不是一只鸡,而是一张“我也能参与”的入场券。
五、结语:笑声是最短的链接
在注意力碎成二维码的年代,
老乡鸡用一声“咯咯哒”完成了从村口到热搜的穿越。
它提醒我们:
最锋利的传播,往往最不锋利;
最高级的营销,常常最接地气。
当用户把品牌梗玩成自己的社交货币,
品牌就完成了从“我说”到“我们共同说”的进化。
而这,或许正是营销最动人的意义——
在笑声里,我们确认彼此仍活在同一个时代。
(扫码直达幕后花絮,短链已备好:suo.ru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