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从“红人”到“品牌”:李的东方叙事,能否被复制?》
——千瓜数据 × 快缩短网址(suo.run)联合拆解

01 质疑:红人的名字,是光环还是枷锁?
“如果我是李,随便挂个牌子就能卖空吧?”——这句玩笑,恰好戳中了红人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。
雪梨的“抄袭门”、黑泽出走后的“菲迪失速”、浪姐带火的梵蜜琳一夜蹿红又一夜沉寂……都在提醒市场:
流量可借势,却不可寄生。
没有产品护城河,再大的浪花,也只是一次潮汐。

02 爆款背后:把“东方”做成动词
李的野心,从一句“新传统,慢生活”开始。
• 价格:螺蛳粉与好欢螺、柳江人同价,拒绝“粉丝税”。
• 包装:水墨晕染的插画,把短视频里的东方意象折叠进掌心大小的袋子里。
• 品类:踩准2016年螺蛳粉风口,再延伸到牛肉酱、蛋黄酥、红糖姜茶——全是电商食品“热搜体质”。
• 供应链:2020年8月,柳州自建工厂落地,把“网红”写进土地证。
当同行还在找代工厂贴牌时,李已经把“东方”从形容词变成了动词:亲手种豆、亲手磨粉、亲手把烟火气递到你面前。
03 出圈:粉丝是起点,大众才是终点
1. 精准投放——小红书“金字塔”模型
2020年3月起,品牌笔记从1200篇陡增至2000+;头部达人几乎为零,腰部与初级达人占比高达92%。
3月爆款笔记《三分钟搞定三顿饭》点赞7万、收藏3.8万,ROI跑赢头部达人。
2. 直播引爆——薇娅×李
2021年3月,螺蛳粉两次登陆薇娅零食节,当月销量直接拉满产能。
3. 跨界联名——把国风玩成社交货币
人民日报、天安门文创、腾讯、新浪……每一次联名都是一次“文化转译”,让传统符号在Z世代的语境里重新押韵。
04 危机:刀片与烟头,如何化险为夷?
螺蛳粉吃出烟头?48小时内,行业KOL统一口径“机械化车间不可能出现烟头”刷屏;
刀片事件?72小时内,官方放出车间监控与金属检测实录。
快、准、狠,把危机写成一次“透明工厂”的公关示范课。
舆情监控平台的数据显示,负面声量在第二次回应后下跌82%,品牌好感度反升11%。
05 启示录:当“李”成为方法论
1. 流量是电梯,产品是楼梯。电梯更快,楼梯更稳。
2. 粉丝经济是0到1,大众沟通是1到100。
3. 舆情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一次次免费的“压力测试”。
结语
李的成功,不是“红人变现”的偶然,而是一场长达四年的品牌叙事:
把东方烟火熬成慢火浓汤,把短视频的诗意翻译成可复购的SKU,把个人IP的灵光沉淀为供应链的钢筋水泥。
下一个“李”在哪里?
也许,就在你读完这篇文章,顺手把长链接缩成“suo.run/李”的那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