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潮骤至,长沙街头那抹朱砂色招牌倏然黯淡——11月10日,茶颜悦色一次性关闭87家门店,这是它在2022年的第三次“冬眠”。消息一出,#茶颜悦色还能撑到春天吗#旋即攀上热搜。
有人唏嘘,有人打气,更多人则在问:这位曾让高铁乘客甘愿拎保温袋千里“带货”的“长沙新土特产”,是否真到了英雄迟暮的时刻?
一、从巷尾30㎡到城市名片
2013年冬,长沙解放西路一间不起眼的小铺,以“鲜茶+鲜奶”的执拗配方,敲开了新茶饮的大门。
此后九年,它执拗地只做三座城市:长沙、武汉、常德。
“不到外地”的稀缺感,反而让茶颜悦色成了社交平台的流量永动机——
• 步行街十步一店,十字路口五店同框,视觉轰炸制造“城市图腾”;
• 高铁站里,保温袋装着幽兰拿铁,千里奔袭只为朋友一句“想喝”;
• 国风命名、古风插画、概念店像微型美术馆,让一杯奶茶成为可晒、可藏的“社交货币”。
区域饥饿营销+极致视觉锤,茶颜悦色完成了从草根到顶流的惊险一跃。
二、高密度之殇
硬币的另一面,是“密不透风”的门店在疫情反复中成了负累。
• 年初“就地过年”,7月疫情反扑,11月寒潮再袭,三次集中关店,刀刀砍向五一广场、黄兴路等黄金商圈;
• 客流骤降,租金不减,高密度瞬间转为高损耗。
茶颜悦色在官微写下:“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也留着最好的希望。”一句话,道尽实体零售的脆弱与倔强。
三、自救:走出“舒适圈”
茶颜悦色悄悄把触角伸向湘潭、株洲、岳阳,甚至重启武汉扩张。
长沙社区店仍在低调生长,外区门店加速落地——近500家店仍在灯火通明。
关掉的87家,或许正是为更大版图让路的“断腕”。
四、新茶饮丛林:没有永恒的顶流
奈雪的茶预告全年由盈转亏,喜茶降价下沉,蜜雪冰城卷到乡镇,茶百道、一点点、COCO轮番因食安问题登上黑榜。
50万家门店、1428亿规模的赛道,已从“增量狂欢”进入“存量肉搏”。
没有谁能靠单一爆款躺赢,唯有不断刷新体验、拓宽边界,才能不被浪潮吞没。

五、下一站,全国人的“小确幸”?
当区域稀缺不再是护城河,茶颜悦色必须回答:
• 离开长沙,幽兰拿铁还香吗?
• 当排队不再六小时,品牌热度如何续命?
• 供应链、食安、人才复制,能否跟上全国化节奏?
答案藏在每一杯鲜奶与原叶的黄金比例里,也藏在品牌能否把“长沙味”翻译成“中国味”的野心里。

尾声
寒潮之后,必有回暖。
若茶颜悦色能把这次关店视为一次“战略深蹲”,把高密度包袱转化为全国化跳板,那么当第一缕春风掠过解放西,我们或许会在更多城市的街角,与那抹熟悉的朱砂色不期而遇。
那时,它不再只是长沙的伴手礼,而是一杯属于全国年轻人的日常小确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