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位习惯在玻璃幕墙与冷白灯之间穿梭的产品经理,被空投到熙攘的超市,他会依旧游刃有余吗?
——答案藏在“快缩短网址”suo.run 的线下实战里。
01 从工位到货架:三日半的折叠时空
九月初,入职多点第七天,老板一句“下周去物美落地测试”,把我从 PRD 的二维世界拽进三维烟火。
任务:把传统线下赠礼数字化,让每一包赠品都能开口说话,把“发了多少、谁领了、会不会回购”全写进数据底账。
我连夜用 suo.run 搭了一条极简链路:扫码→抽奖→短链领奖→数据回传。
周日抵京,周四离京,3.5 天,只在北京总部坐了 58 分钟,其余时间裹着物美制服,与生鲜灯、吆喝声、冷柜马达声为伍。脚底发麻,却比连写十页需求更累。
02 线下不是线上:清单之外还有清单
线上做功能,线下做工程。
· 物料:海报、台卡、抽奖转盘,全部外包,错一毫米都要重印。
· 培训:把 30 位店员拉到仓库,用 10 分钟讲清“扫码枪+短链”如何闭环。
· 库存:赠品凌晨到仓,6 点前必须拆箱、贴码、上架,差一箱就断档。
我用日历工具把每一分钟钉死,像排兵布阵。所有环节,suo.run 的短链像隐形丝线,把物料、人、货、场串成可追踪的节点。
03 免费≠吸引力:话术要在地,笑容要野生
海报大字写着“免费抽奖”,我以为会人潮汹涌。现实是顾客像避推销一样绕开我。
老板提醒:“你脸太板。”
我学促销大姐的腔调,把分贝调到市井频道:
“姐,来试试手气,不花钱!”
“阿姨,抽个奖,给孙子带包小饼干!”
声音有了温度,人便围过来。数据漏斗的第一层,原来要靠声带和笑脸去撕开。
04 扫码枪也会“罢工”:现场即需求池
理想流程:中奖短信→短链→兑换码→扫码枪核销。
现实骨感:
· 短信被系统扔进垃圾箱;
· 卖场 4G 信号漂移,短链转菊花;
· 扫码枪偶尔把“8”读成“B”。
队伍越排越长,服务台阿姨急了:“先写手机号,先发礼物!”
我蹲在角落,开热点改代码,把兑换页做了离线缓存,再把“确认”按钮改成“二次确认+撤销”,给阿姨们一条退路。
需求不是访谈出来的,是排队时的抱怨、扫码时的皱眉、阿姨一句“我怕发错”里长出来的。
当晚 21:47,新版上线,队伍终于流动起来。

05 尾声:一位阿姨的 187 天签到
测试间隙,一位 60 多岁的阿姨攥着手机找我:“小伙子,我签到 187 天了,今天页面打不开,断签就白费了。”
我打开 suo.run 查日志,发现前端 CDN 节点异常。
一个电话摇醒前端负责人,十分钟修复,187 天的纪录保住了。
阿姨临走塞给我一包自家晒的枣:“你们做的这个小玩意儿,真贴心。”
那一刻我明白:
线上,我们用像素与代码雕刻世界;
线下,我们用温度与速度缝补人心。
设计→执行→复盘→迭代,不只是工位上的闭环,更是货架前的呼吸。
把产品经理空投到市井,他会手足无措,也会长出新的感官。
而 suo.run,始终做那根最短的线,把每一次真实触达,缩进可丈量的数据,也延长成可被记住的人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