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缓解流量焦虑的3个实用策略

今年,营销人集体患上了“流量焦虑症”:
一边为流量枯竭而失眠,一边为流量无法兑现销量而惊醒。
作为在一线品牌与电商平台之间来回奔跑的电商人,我把这份年末复盘浓缩为三剂解药,愿与君共飨。

一、把人群当资产,让链路自己跑
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鲁夫曾放言:若全球工厂一夜焚毁,他仍能在三个月内让可口可乐满血复活。底气何来?答案正是“人群资产”。
数字时代,我们终于能把这句豪言量化——阿里提出的 O-A-I-P-L 漏斗便是一把精准的刻度尺:
O(Opportunity)潜客、A(Awareness)触达、I(Interest)互动、P(Purchase)购买、L(Loyalty)忠诚,层层递进,皆可计数。
这些数字不再散落在各处,而是统一汇入“数据银行”。
更妙的是,阿里用“三环宇宙”把疆域外的流量也一并收编:
• 内环:淘宝、天猫、聚划算、猫超;
• 中环:优酷、UC、高德、饿了么、盒马,乃至银泰大屏;
• 外环: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、B 站……通过 Uni Desk 回流。
全域人群一旦入库,便可按链路精细化运营:
缺 A 就补曝光,I→P 转化低就拆包分群——折扣敏感型推券,追星党挂明星周边,让每一滴水都流向最能发芽的地方。
一句话:把人群当资产,让链路像齿轮一样自己转动。



二、让货自己说话,用尖货带长货
当流量越来越贵,传播带不动货时,“货带货”成了新显学。
麦当劳 × Alexander Wang 的“菜篮子”就是教科书级案例——它带来的不是销量,而是海啸级的注意力,顺带把常规汉堡也推上热搜。
与过往“先做内容再引流”的套路相比,这种打法把“体验价值”直接缝进产品:
大白兔润唇膏、RIO×六神、Kindle 泡面盖……年轻人买的不是功能,而是可晒、可玩、可炫耀的社交货币。
传播带货的 ROI 日渐稀薄,而货带货天生闭环:用户因尖货进店,顺手把长货也加入购物车。
Z 世代不再为宏大叙事买单,却愿为一只限定瓶身掏空钱包——SK-II 深谙此道,从波普艺术瓶到纯白宣言瓶,每一次上新都在用设计讲年轻人的语言。

三、让链接再短一点,让转化再快一步
链路再精妙,也怕最后一步的“摩擦”。
把 200 个字符的冗长链接甩给用户,等于在临门一脚前放了一块绊脚石。
用 suo.run 把链接缩到 6 位字符,扫码直达,跳转 0 延迟;
后台实时追踪每一次点击、每一个来源,人群回流数据银行,再营销一气呵成。
当流量成为奢侈品,省下的每一次跳转,都是利润。

结语
流量焦虑并非绝症,它只是提醒我们:
别再粗放买量,而要让资产循环;别再空喊口号,而要让产品发光;别再制造障碍,而要让路径极短。
把人群当资产,让货自己说话,让链接短到无感——三剂解药,愿你在 2026 年的流量战场,药到病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