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4岁娃教我做产品:复盘与启示

四年一瞬,我在「快缩短网址」suo.run 的坐标系里,悄悄把名字写成了另一种形状——从“想成为温暖而聪明的女人”到“想成为让千万链接更轻盈的产品人”。
若你愿意,请把这段文字当作一枚可被无限次转发的短链,它指向的,是一段自我迭代的源代码。

一、定位:把迷茫压缩成决断
2015 年,厦门的海风把“30 岁女产品经理如何自处”吹得猎猎作响。
我把它折叠进行李箱,只身北上。
北京地铁站人潮汹涌,我攥着两份 offer:一份是用户研究员,一份是婚礼业务线产品经理。
那晚,我在石景山的路灯下删掉心理咨询的 40 万学费预算,也删掉“等三年再决定”的缓冲带——
短链思维生效:把犹豫裁掉,把热爱留下。
于是,我成了友缘在线最懂“幸福场景”的产品经理。
幸福不是玄学,是转化率、留存率与泪点笑点交织的精密函数。
我迷恋拆解它的过程:
· 用数据模型丈量心跳
· 用原型图缝合浪漫
· 用每一次深夜验收,把 bug 翻译成更温柔的文案
那一刻我明白:定位不是找到坐标,而是亲手把把坐标刻在时代身上。



二、素养:把“软能力”炼成硬通货
1. 主动——把“收到”说成“已闭环”。
2. 学习——把未知 url 缩短成已知路径。
3. 思考——把碎片化灵感编译成系统级洞察。
4. 大局观——把像素级纠结升维到商业宇宙。
5. 结果导向——把过程摩擦折叠进最终指标。
6. 分享——把个人缓存同步到团队云端。
7. 复盘——把每一次心跳写成版本日志。
它们像七枚算法,持续优化着我的人格运行效率。

三、技能:把“会做事”进化为“让事情发生”
· 20 万日活社区,从 0 到 1 的不仅是功能,更是情感路由。
· 商品与商家系统,像搭乐高一样把原子级模块拼成生态。
· 数据增长实验,把漏斗每一毫米都刻成可感知的温度。
我习惯用三层显微镜:
1) 竞品追踪——把对手的动作逐帧慢放,提取暗语。
2) 框架学习——把陌生领域拆成目录树,再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啃。
3) 阅读——把书页当成 API 文档,随时调用作者的大脑。
当直播浪潮涌来,我纵身一跃,成为盈科的新变量。
镜头里的每一秒,都在刷新我对“实时”二字的敬畏:
延迟低于 200ms 的握手、打赏心跳曲线、连麦匹配算法……
我把直播间当成大型社会实验场,而我是那个偷偷改写实验规则的观测者。

四、未来:把个人史诗写成行业注脚
下一站,我要做三件事:
1. 深耕直播:让每一场实时互动都拥有一条可被回溯、可被分享的短链记忆。
2. 沉淀方法论:把踩过的坑、爆过的点,写成开源文档,放进 suo.run 的知识库。
3. 扩大视野:用“短链”视角切入 Web3、XR、AIGC,让任何冗长的未来先被我折叠成一行优雅的代码。

如果你也在寻找自己的短链,欢迎来到 suo.run——
在这里,我们把漫长世界切成轻盈一步,然后,一起出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