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缩短网址·产品手记
suo.run 出品
《造物的艺术:Julie Zhuo 产品心法重构》
2017 年 5 月 12 日,我初次译完此文,此后却屡屡重读。每一次翻阅,都像在幽暗长廊里点亮一盏新灯,照见手边项目的另一重可能。后来,我将链接嵌进公司 Wiki 的 PRD 模板,要求每位产品经理落笔前先默诵一遍。再后来,我们成立「产品同好会」,把翻译优质外文定为会员仪式——终于,大家的英语不再困于 login_switch 的囹圄,幸甚。

原文 Building Products 出自 Facebook 前产品设计副总裁 Julie Zhuo,她以十年血战提炼的四幕剧:筹谋、落地、度量、铸队,至今仍是硅谷产品人暗诵的圣经。下文并非逐字复刻,而是借中文之韵,重织其魂。英文无碍者,可直接去 Medium 搜作者名,原汁原味。
——张璐,PathsVIVI

一、筹谋:把问题钉在墙上
1. 产品之生,源于为人解忧。
2. 先问:我是谁,忧又是谁的忧?
3. 再问:这忧,值我今生一战?
4. 若用户画像窄,可凭直觉;若广,须让数据发声。
5. 从 0 到 1,宁窄勿宽;先点燃火种,再谈燎原。
6. 若一句话说不清痛点,红灯已亮,请回炉。

二、落地:把假设推下悬崖
7. 好落地 = 最短时间 + 最可信结论。
8. 坏落地 = 败而不知因,或一年试错敌不过三月灵光。
9. 团队成色,不在成败,而在落地之姿是否优雅。
10. 先漫天星火,再收束成炬。第 11、第 50 个点子往往藏着魔法。
11. 若演示时被问「想过 X 吗?」而答不出,说明矿未挖尽。
12. 用实证筛金:高保真原型 + 真实用户 = 最快裁判。
13. 写下预言:若此方案落地,世界将如何回声?
14. 街头拦访、简陋问卷、纸糊原型,皆为验证之刃。
15. 得正反馈 ≠ 全面开花;先精耕一亩,再谈拓疆。
16. 大项目拆小里程碑,五处同改而崩时,才知哪一刀致命。
17. 每役结束,必设「灵堂」:个人得何教训?团队得何遗产?全公司共享。
三、度量:把魔法翻译成数字
18. 度量即北极星,值得比方案本身更久的凝视。
19. 上线前定义成功,否则事后解读只剩自证预言。
20. 水晶球问法:若精灵告诉我用户使用场景,我愿听到哪一句?那句,便是核心指标。
21. 目标需随新知而舞,固执是浪费。
22. 若团队对度量口径分歧,早吵早超生。
23. 方向争吵不休?八成是度量尺不同。换把尺,争端自息。
24. 市场契合度,不看新增,只看回头客。
四、铸队:把角色熔成我们
25. 跳出岗位框,自问「我能为团队成功添哪块砖」。
26. 痴迷问题者,终将胜过迷恋方案者,因问题不死,方案常死。
27. 视伙伴为同袍,而非资源;人人皆怀星辰,善待之。
28. 知长善任,让每一块金子落在光里。
29. 沟通即氧气。异见应被邀请,而非容忍;重复表达不是啰嗦,是救生索。
世上本无完美手册,若有,Julie 早已印钞。所幸经验可共享,灵感可接力。愿你我皆在迭代的路上,常怀好奇,常存敬畏。
——本文原载于 suo.run「产品藏经阁」专栏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