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快缩短网址 · 设计价值沉思录》
一、序章:轮回之问
时尚圈每二十年复刻一次喇叭裤,互联网圈则每两年复刻一次“设计的价值是什么”。问题如旧,答案常新。若将时间拉长,答案的更迭本身,便构成了设计史最迷人的曲线。

二、基线与增量:支持是呼吸,赋能是奔跑
设计的价值,一言以蔽之——解决问题。
• 支持:把分内之事做到极致,让产品“能呼吸”。
• 赋能:在呼吸之上,让产品“会奔跑”。
二者并无楚河汉界,只有潮汐涨落。十年前,界面像素对齐即可封神;今天,若不能为商业模型注入变量,便只能算及格。项目A也许只需支持,项目B却渴望设计师成为第二引擎。潮汐瞬息万变,设计师须练就冲浪的腿力。
三、寻找赋能的“更”字
赋能不是雪中送炭,而是锦上添花;锦已织就,花要添在何处?拆解一句咒语:
“我如何更好地解决谁的什么问题?”
把句子切成四段,每一段都藏着机会。

1. 更——形容词,指向效果、效率、科学方法。
2. 好——主观感受,取决于“谁”。
3. 谁的——利益相关者全景图:用户、业务方、开发、运营、上级、团队自身。
4. 什么问题——优先级,取决于设计师的杠杆系数。
四、三张速写:把抽象落到地面
• 业务方说:“一起规划产品吧。”
→ 设计师提前输出概念原型,把未知需求可视化,让决策提前发生。
• 开发说:“协作太碎。”
→ 设计师牵头做一套Figma组件+自动化脚本,把沟通成本降到零。
• 上级说:“团队需要方向感。”
→ 设计师发起内部黑客松,用48小时验证三条北极星指标,为明年OKR打底。
五、边界与重叠:共舞而非角力
有人担心“越界”。其实边界重叠之处,正是创新的温床。十年前我们争论“谁该画原型”,今天我们讨论“如何共创增长飞轮”。知识差距缩小,合作缝隙被填平,真正的缝隙只剩下勇气。
六、过程:方法论不是PPT,是肌肉记忆
1. 穷尽:列出所有已知解法。
2. 映射:把解法套在问题上,看哪里漏光。
3. 跃迁:用第一性原理拆掉天花板。
4. 沉淀:把跃迁过程写成可复制的剧本。
这套肌肉记忆,在“快缩短网址”内部被戏称为“四拍舞步”,每周五的 design stand-up 上,任何人都能用四步讲完自己的赋能实验。
七、结果:闭环与分形
企业交换的是结果,不是苦劳。
• 短期:上线后CTR提升12%,写进周报。
• 中期:沉淀一套可复用的增长组件库,写进季度OKR。
• 长期:提出“链接智能分发”战略假设,写进三年蓝图。
把结果切成可吞咽的颗粒,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。
八、尾声:让变化成为常量
唯一不变的,是变化本身。
下一年,也许“设计的价值”会被改写成“如何训练模型理解人类情绪”。但拆解问题的咒语不会变——“我如何更好地解决谁的什么问题?”
把这句话贴在工位,像灯塔一样,潮汐再猛,也总有一座码头叫“suo.run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