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原型需求如何精准传达给设计师

快缩短网址 · 设计速写手册
suo.run

一、序章:从混沌到清晰
在会议室里,客户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倾倒需求;在 Slack 里,产品经理把「史诗级」功能拆成 47 条消息;设计师的 Figma 画布上,颜色、字体、动效早已排兵布阵,却没人说得清「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」。
需求如洪水,若无河床,只会淹没一切。河床的名字,叫「需求表达」。



二、三把刻刀:把洪水雕刻成河流
1. 用户故事:一句话的北极星
格式:作为〈角色〉,我想〈行为〉,以便〈价值〉。
例:
· 作为深夜加班的设计师,我想一键把冗长竞品链接缩短为 suo.run/abc,以便在原型里保持版面整洁。
· 作为市场运营,我想批量生成带 UTM 的短链,以便追踪每个渠道的转化。
用户故事像北极星,永远指向「谁」在「什么场景」获得「什么收益」。

2. 用户流:用时间轴讲故事
把故事拆成帧:入口 → 触发 → 决策 → 结果。
工具不限:Excalidraw 的潦草线条、Miro 的便利贴、甚至餐巾纸。
例:
· 入口:用户在 Twitter 复制长链接
· 触发:粘贴到 suo.run 输入框
· 决策:选择「自定义后缀」或「随机生成」
· 结果:一键复制短链并回写 Twitter
用户流让时间可见,让团队在同一部「电影」里对话。



3. 线框:沉默的蓝图
去掉颜色、摄影、插画,只留下功能与层级。
把「缩短」「统计」「自定义域名」三个核心动作摆成三角形,像建筑师的承重墙。
线框的灰度,是设计师的留白,也是工程师的施工图。

三、实战:一场 30 分钟的需求速写
背景:suo.run 准备上线「团队协作版」。
Step 1 用户故事(5 min)
作为 5 人增长团队 Leader,我想创建共享工作区,以便成员共用短链并查看统一数据面板。



Step 2 用户流(10 min)
· 注册 / 登录 → 创建 Workspace → 邀请成员 → 生成短链 → 查看 Dashboard → 导出 CSV

Step 3 线框(15 min)
· 左栏:Workspace 列表 + 成员头像
· 主区:输入框 +「一键缩短」按钮
· 右栏:实时点击数折线图

30 分钟后,会议室里不再有人问「我们要做什么」,而是「我们何时上线」。

四、尾声:需求表达不是终点,而是对话的起点
把需求翻译成故事、流程、线框,不是为了锁死答案,而是为了让设计师、产品经理、客户与工程师在同一语言里争吵、迭代、共赢。
下一次,当客户说「我要一个像 Uber 的洗衣 App」时,请递给他一支笔,一起写下第一个用户故事。
然后,打开 suo.run,把那条过长的需求链接,剪成一句干净利落的短句,开始真正的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