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次“死亡”写得优雅,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致敬。
以下文字,献给那个在 suō.run 上停留过、却终究没能长大的 SaaS 孩子——“快缩短网址”。

—— 序 ——
成功者的掌声太吵,失败者的耳语太轻。
我宁可把耳语放大,让后来者在寂静中听清暗礁的位置。

—— 一、缘起 ——
母公司以“快消品线上活动代运营”为盾,稳守城池;
我被派去造一支矛,替公司寻找新的增长曲线。
此前一年,他们已折戟三四枚小程序,无一盈利。
于是,赌注被押在“商城 SaaS”——一个听上去就能闻到铜臭味的方向。
销售部门拍胸脯:已有两单 50 W 在握;
CTO 拍脑门:要做成可自由拼装的小程序乐高。
我拍胸口:干。
—— 二、三段死亡进行曲 ——
1. 第一乐章:小程序化改造(急促的快板)
目标:用 30 天把 10 年前的商城系统塞进小程序。
动作:全员关进小黑屋,昼夜码砖。
结果:C 端重写、接口重梳、租户层空降,
上线那天,销售却轻描淡写:单子黄了。
我们像刚打完胜仗的士兵,发现战场已撤。

2. 第二乐章:框架完善(拖沓的行板)
既然大单落空,那就“普惠”中小商家。
三个月里,一半精力在“多端适配”,
另一半在“新旧框架拔河”。
系统像一件被反复打补丁的华袍,
远看绚烂,近看线头纷飞。

3. 第三乐章:产品探索(混乱的回旋曲)
自营、代运营、超市、烘焙、洗车、美容、母婴……
行业像旋转木马,我们跟着光影奔跑。
每换一次赛道,就加一次功能,
功能越多,用户越沉默。
最终,连老板的关系网也救不了沉默的 GMV。
产品被宣布进入“维护期”——
在 IT 界,这是安乐死的学名。
—— 三、墓志铭 ——
1. 战略之失:无根的浮萍
从品牌商城到线下小店,
需求像浮标,销售牵着线,我们跟着浪。
没有核心定位,就没有护城河;
没有护城河,所有功能都只是成本。
2. 需求之失:急迫的幻觉
优先级由“客户是否发火”决定,
分销、砍价、秒杀……
每个功能都闪着救命稻草的光,
却忘了问自己:
渠道在哪?预算在哪?运营节奏在哪?
于是,稻草沉了,我们也沉了。
3. 技术之失:中台的幻术
20 多个微服务,像 20 多匹脱缰的马。
每一次需求变更,都是一次跨服对话;
每一次对话,都是一次认知摩擦。
我们忙着搭“未来能支撑 100 个行业”的空中楼阁,
却忘了先让第一个行业活下去。
—— 四、未竟之问 ——
如果重来,我会先回答三个问题:
1. 我们到底卖的是软件,还是运营结果?
2. 第一个 100 万收入,打算从谁的口袋里掏?
3. 为了这 100 万,愿意砍掉多少“以后可能用得着”的功能?
—— 五、尾声 ——
把失败写得体面,不是为了遮羞,
而是为了让下一次出发时,
行囊里少装一点自负,多装一点敬畏。
愿 suō.run 的下一个孩子,
在落地之前,就已看清大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