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「快缩短网址」(suo.run)交付后,仍冒出层出不穷的缺陷,产品经理的第一反应不该是“谁背锅”,而是“我们如何让下一次交付更优雅”。以下是一份写给所有产品守护者的备忘录,既是对过往的复盘,也是对未来交付的约定。

一、先放下“责任人”的执念
缺陷是系统的回声,不是某个人的原罪。与其在 Slack 里 @ 全员追责,不如把会议室的灯调暗,投屏缺陷列表,一起做一次“静默走查”:
1. 谁在何时以什么姿势触发了缺陷?
2. 这条路径是否被任何测试用例覆盖?
3. 如果没有,是遗漏,还是我们根本没意识到它会成为路径?
把情绪留在门外,把好奇心带进房间。
二、测试用例≠用户旅程
我们曾自豪地维护着 1000+ 条用例,像守护一座图书馆。可用户不会照着目录读书,他们随意翻页、折角、甚至把书倒过来读。
• 用真实数据喂养系统:把生产环境里最长的药品名、最古怪的 URL、最刁钻的日期格式原封不动搬进测试环境。
• 用“用户的一天”做脚本:让测试同学扮演医院挂号员、工厂库管、深夜运营,把“缩短一条链接”嵌入他们原本的工作流,而不是在干净沙箱里点按钮。
• 把现场带到桌前:若条件允许,请开发、测试、设计一起去医院窗口、工厂仓库蹲点半天;真实的嘈杂与纸张味,比任何 PRD 都更能校准同理心。
三、把“体验”写进测试的 OKR
风格走样、按钮错位、加载动画卡顿——这些在传统测试报告里常被归为“建议”。可在「快缩短网址」,我们把体验缺陷与功能缺陷放在同一张看板,权重相同。
• 测试同学验收 UI 时,手边永远有一张像素级对照图(Figma 标注模式),偏差超过 2 px 即记缺陷。
• 每轮回归测试后,新增一栏“情绪评分”:让测试员用 1-5 颗星评价自己在流程中的舒适度,低于 4 星必须同步录屏说明原因。
• 每月评选“最治愈的一次点击”,把最丝滑的动效写成 Case Study,全员分享。

四、让“最后一次验收”真正发生
我们把验收拆成四幕:
1. 静态走查:设计稿与前端像素级比对。
2. 开发自测:开发者在提测前跑完 80% P0 用例,并录屏为证。
3. 灰度预演:用生产 5% 流量跑 24 小时,监控告警与埋点双保险。
4. 产品终验:产品经理在真实业务场景下完成 10 条核心任务,全部通过才盖“准上线”章。
任何一幕失败,一键回滚,不争论、不甩锅,只问“下一幕如何更顺畅”。
五、把复盘写成仪式
缺陷关闭后,我们会用 Notion 建一页“缺陷墓志铭”:
• 标题:一句诗意概括,如“当 URL 长度超过 512 字符时,二维码被挤成像素块”。
• 生平:缺陷诞生、发现、修复的时间线。
• 遗产:它教会了我们什么,后续哪条用例因此增补,哪段代码因此重构。
下一次迭代评审,随机朗读三条墓志铭,让团队对“质量”保持敬畏,而非麻木。
结语
「快缩短网址」相信:缺陷不是裂缝,而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当产品经理、开发、测试、设计在同一束光下并肩站立,那些曾让人夜不能寐的 bug,终将成为产品故事里最动人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