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APP付费推广数据分析实战指南

在「快缩短网址」suo.run 的会议室里,我曾把一张空白的投放看板投上大屏,像面对一张未落子的棋盘。那时,我对 APP 付费投放的全部认知,仅限于“烧钱”二字。三个月后,这张棋盘被数据填满:获客成本被腰斩 1.6 倍,次日留存却抬升 1.4 倍。复盘这段从 0 到 1 的旅程,我把它凝成一句极轻的咒语——让每一分钱,都长出会呼吸的用户。



一、把北极星拆成两枚指针
北极星指标只有一个:用更少的钱,换来更愿意留下的用户。于是,我把它拆成两枚可度量的指针——
1. 获客单价(CAC):花费 ÷ 首次激活用户。注意,是“首次激活”,而非下载或曝光。
2. 用户质量(QL):用次日留存、七日留存、首单转化等加权得分,直接映射成 ROI。
当两枚指针同时指向更优,北极星便亮起。

二、让数据开口说话
孤立的数字只是噪声,唯有比较才能产生洞察。
1. 时间之尺:同比、环比
618 前夕,CAC 环比暴涨 50%。若只看环比,我们几乎要停投;但同比去年同一节点,涨幅仅 2%,便知是电商洪流推高了竞价,策略应是“错峰”而非“刹车”。
2. 纵横之网:横比维度成员,纵比时间趋势
横比:渠道 A 的 CPM 高,但 QL 也高;渠道 B 的 CPM 低,却伴随大量次留空洞。
纵比:一条创意在三天内 CTR 连续下滑,提示素材疲劳,而非人群失效。



三、用“手术刀”切异常
异常出现时,我习惯用两把刀:细分与归因。
1. 细分:像剥洋葱,一层层逼近真相
· 人群:把“一线 iOS 女性 25-30 岁”单独拎出,发现她们的 QL 是大盘的 2.3 倍。
· 时间:凌晨 1-4 点的激活,留存率极低,果断砍掉。
· 创意:同一套素材,在抖音信息流 CTR 3.8%,在快手仅 1.2%,于是定向微调。
2. 归因:让每一分钱找到债主
我们自建“时间衰减 + 价值加权”混合模型:
· 末次点击分 40% 功劳;
· 首次点击分 20%;
· 中间触点按时间衰减分剩余 40%。
如此,渠道 C 看似 0 转化,却在归因后贡献了 18% 的助攻,预算得以重新倾斜。

四、让策略长在代码里
所有洞察最终要沉淀为自动化规则:
· 当 CAC 高于目标 20% 且 QL 低于阈值,系统自动降 20% 出价;
· 当某创意 6 小时内 CTR 跌幅 >30%,自动下线并推送素材库候补。
这些规则像隐形的操盘手,把人的经验写进算法,24 小时不眠不休。

尾声
在 suo.run,我们把长链压缩成短链,也把冗长的投放流程压缩成一句极简的信仰:花最少的钱,留下最对的人。愿你我在数据的星海里,既能仰望北极星,也敢驾驶小船,直赴更辽阔的留存之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