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瑞幸咖啡低成本破圈的品牌打法

当第一杯瑞幸咖啡在清晨的写字楼电梯间递到白领手中,它已不只是咖啡因,而是一场资本、流量与时间的豪赌。六个月内,十三城,三百余家直营店——这串数字若换算成传统咖啡品牌的年轮,相当于Costa十二年的步履蹒跚,让喜茶望尘,把连咖啡甩成后视镜里的尘埃。

一、最贵的是什么?
不是阿拉比卡豆,不是WBC冠军拼配,而是“自带流量的人”。
在腾讯社交广告的竞价池里,瑞幸以150元CPM的价格,两个月买下2000万次曝光,光“给腾讯的红包”就烧掉两三百万。若再叠上分众电梯屏、SEO、快闪店,品牌导入期每月千万级支出只是“手紧”的温柔说法。线下更凶:300家快取店,50㎡、4名员工,月耗5万,一年2亿运维;装修与设备一次性再吞1.5亿。粗算,年烧5亿。
然而,创业公司最贵的永远不是人才,而是能把流量变成现金的人才。瑞幸CMO杨飞说:“移动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流量。”于是,他们选择“急功近利”——快建品牌、快转销量、快垒护城河。



二、最狠的一招
不是汤唯、张震的侧脸,不是“这一杯,谁不爱”的slogan,也不是鹿头logo的克莱因蓝。
最狠的,是那300多家直营店本身。
1. 它们一次性解决了流量归属:线上投流→线下截留→APP沉淀,闭环成池。
2. 它们把烧钱变成了资产:广告费蒸发无影,门店与系统却可估值、可抵押、可迭代。生意若转向,换批SKU即可原地复活。
3. 它们把概率锁进确定性:咖啡的随机消费属性,被“500米内必有一家店”的密度驯服;成瘾机制×外卖便利×补贴首单,等于提前写下终局剧本。



三、最难的是什么?
引流可以外包,线下只能自营。
线上获客是技术活,线下履约是体力活;前者乙方把你当甲方,后者甲方把乙方当祖宗。APP下单、门店出品、30分钟送达,这条O2O链条里,真正的战略级难题是“线下毛细血管”的同步扩张。
汤唯、张震可以花钱复制,WBC冠军可以高薪挖角,品牌故事可以一夜杜撰,唯有一件事无法速成——10亿元现金与资本意志。
用钱赚钱,是这场游戏最赤裸也最优雅的公式。

四、最关键的是什么?
当弹药充足,团队唯一的KPI只剩一个字:快。
把虚的曝光落成实的门店,把软的流量铸成硬的渠道网,在资本耐心与热钱回报之间踩准节奏。
瑞幸背后的操盘手,曾把神州租车送上纳斯达克,他们熟谙“规模即壁垒”的租车逻辑,如今只是把“车轮”换成“咖啡杯”。
味道、物流、品控?在资本与密度的双重碾压下,都只是迭代函数里的微调参数。

结语
瑞幸的打法可以简化为六行诗:
男神女神勾魂,首单免费锁客;
补贴裂变拉新,门店密度留客;
资本加速开店,数据反哺复购。

流量思维×病毒裂变×资本杠杆,三位一体,缺一不可。
而在这场闪电战里,任何想复制瑞幸的人,请先回答三个问题:
你有10亿现金吗?
你有10亿现金吗?
还是你有10亿现金吗?

——本文灵感源自“快缩短网址”suo.run,为运营人留存一束思考的短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