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踩坑四记:suo.run 的淬炼手记》
零
“快缩短网址”诞生那天,我把它轻轻放在掌心,像放下一粒火种。
我以为它会一路燎原,却没想到,最先烧到的竟是我自己。
四年,与巨头并肩,与平台共舞,我们踩过的坑,比写过的代码还多。
今天,把四道最深的裂缝摊在阳光下,只为后来者不必再摔同一跤。
一、裂缝一:魔鬼住在针眼里
我们曾以为大局已定,直到上线前夜,才发现针眼里挤满了魔鬼。
短信通道对接,原以为只是“发一条短信”的小事,却牵扯出:
• 模板审核的七十二小时
• 敏感词库的七十二变
• 计费规则的七十二种算法
一个接口,拖垮整条链路。
教训:把合作拆到原子级,把流程写到像素级。
产品经理的第一要务,不是写 PRD,而是做一张“无歧义地图”——让任何人看一眼,就能在沙漠里找到同一口井。
二、裂缝二:沉默的螺旋
内部日报写着“一切正常”,外部群聊飘着“进展顺利”。
直到联调前夜,才发现核心模块仍是空白;
直到一个月后,才发现对方部门已整建制消失。
教训:沟通不是仪式,而是心电图。
把日报改成“风险雷达”:红色预警不过夜,黄色提醒不过午。
对外,把对方的每一次组织变动都当成一次地震——提前找好逃生通道。
三、裂缝三:商务的暗礁
代码安全审计通过那天,工程师们举杯相庆。
第二天,商务邮件飞来:报价未达成一致,上线暂缓。
产品像一艘造好的船,被商务的暗礁搁浅。
教训:商务条款与产品原型同步起跑。
把“多少钱、怎么分、谁兜底”写进第一版原型,否则再优雅的代码,也只是沙滩上的城堡。
四、裂缝四:天时,地利,人和
上线窗口只有两周,对方却在这时战略转向。
资源撤、预算砍、对接人离职,一切像多米诺骨牌。
我们像站在暴雨中的孩子,手里攥着刚折好的纸船。
教训:尽人事,听天命。
把每一次合作都当成一次限时游戏:
• 在倒计时结束前,把能做的做到极致
• 在倒计时结束后,把不能做的彻底放下
尾声
有些火种熄了,有些火种还在。
suo.run 依旧短、依旧快,只是背后多了四道结痂的疤。
如果你也在巨头夹缝中求生,愿这四记耳光,替你省下四场眼泪。

——献给所有仍在深夜改需求的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