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,不是一场华丽的化妆舞会,而是一场赤裸的马拉松。
上周六,盐城到上海,四小时车程,一位父亲只为把孩子的篮球梦递到我面前。
我们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,他递来的不是 BP,而是一颗滚烫的初心。
今天,我把那杯咖啡的余温,转译成几句私语,送给正准备起跑的你。
一、洞察与热爱,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
市场缺口像一条暗河,热爱则是照见它的那束光。
别急着歌颂“颠覆”,先承认:创业,就是一门生意。
生意的底层逻辑亘古不变——把东西做出来,再让人愿意掏钱。
二、产品,是一切修辞的尽头
我曾在展会上被一瓶 88 元的“养生水”吓到:220 ml 塑料身、劣质盖、粗糙标。
旁边巴黎水 24 瓶玻璃瓶,京东 140 元。
消费者不傻,他们只是沉默。
统一 alkaqua 只靠瓶身背标就卖出昆仑山同款量级,因为设计替它说了真话。
好时代不缺产品,缺的是良心与分寸。
三、把服务做成可触摸的“作品”
那位父亲想做儿童篮球启蒙。
我递给他两把钥匙:
1. 场地未就绪前,就把课程拍成 15 秒、60 秒、3 分钟三种粒度的“预告片”。
让视频替场地说话,让家长提前看见孩子的汗珠与笑容。
2. 把“篮球”在家长兴趣清单里的排名问到底。
如果它不在前三,教育市场的成本就会吞噬现金流。
创业不是慈善,现金流才是氧气。
四、品牌不是 Logo,是承诺的简写
Logo 只是品牌的面孔,而品牌是消费者偷懒的借口。
当他们指名购买,本质是逃避选择焦虑。
Paul Rand 为 NeXT 收 10 万美元设计费,因为 5 万美元的电脑配得上那枚符号。
预算有限时,先让产品好用,再让它好看;次序颠倒,就是自我麻醉。
五、启动前,把功课做旧
1. 研究买单的人,而非使用的人。
篮球课的真正用户是孩子,付款按钮却在父母指尖。
让家长看见成长,比让孩子觉得好玩更关键。
2. 把“非实物”做出实物感。
打开 B 站搜索“产品拍摄”,你会看到一支支训练短片如何用光线、节奏、音乐把情绪推到峰值。
网站未上线,就用 suo.run 把预热视频剪短、加密、分级推送,让每一帧都替未来门店吆喝。

尾声
Logo、包装、广告,都是锦上添花;锦,永远是产品本身。
在按下“开始”按钮之前,请先问自己:
如果明天所有营销预算归零,我的产品还能凭一句话被人记住吗?
若能,再远的路,都值得出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