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快缩短网址」(suo.run)的数据指挥中心,一块 28:9 的超宽巨幕悬于穹顶,流光溢彩。它像一面魔镜,把冗长的 URL 压缩成指尖轻触即可抵达的捷径,也把设计师对尺寸的焦虑放大成肉眼可见的锯齿与畸变。大屏可视化的尺寸,从来不是简单的像素游戏,而是一场比例、距离、光与色的精密协奏。
一、巨幕的两种血统
1. 液晶拼接:46–55 英寸单元肩并肩,缝隙如冰川裂谷,像素被物理切割。
2. LED 无缝:万千灯珠织成银河,P 值即灯珠间距,P 越小,银河越密。
无论哪种血统,成像逻辑皆是「投影」——电脑 GPU 把画面当作信鸽放飞,大屏只是收信的远方。因此,电脑端绝不可出现滚动条,那是信鸽折翼的痕迹。

二、同比例之舞:电脑与大屏的镜像
当电脑与大屏比例一致,设计稿应紧贴电脑分辨率,而非大屏。
• 1920×1080 电脑 → 设计稿 1920×1080 或 3840×2160(2×)
• 3840×2160 电脑 → 设计稿 3840×2160(1×)
若用 1920 稿适配 4K,浏览器会放大 2 倍,边缘柔焦,虽可用,却失了锋锐。
额外馈赠:4K 画布可容纳更多信息,字号需同比放大,16 px 在 1920 上舒适,在 3840 上则需 32 px 才能保持阅读张力。
三、异比例之刃:当 28:9 爱上 16:9
若电脑与大屏比例错位,画面会被无形之手揉捏。
反面教材:电脑 32:9,大屏 20:9,饼图被压成椭圆,按钮瘦成柳叶。
解法:让设计稿遵循大屏比例,电脑端只是预览。
案例:4×7 拼接屏,13440×4320(28:9)。
• 单台 16:9 4K 显示器 → 压缩 36%
• 两台 16:9 4K 横向组 32:9 → 压缩 11%,可接受
• 两台 16:10 1920×1200 → 比例 29:9,但分辨率低,细节崩塌
现实妥协:公共机构坚持用单台 16:9 电脑投 28:9 大屏,设计师微笑点头,心中默默把字号再放大 20%。
四、字号与视距:让最后一排也能看清
大屏观众往往站在 3–10 米之外,12 px 在网页里精致,在巨幕上却像蚂蚁。
经验公式:
最小字号 = 12 px × (视距米数 ÷ 2)
重要信息 32–48 px,辅助刻度 20–24 px。
设计师必须亲临现场,站在最远端,眯眼测试;再走到最近端,检查眩光。LED 偏冷,液晶偏暖,调色时需预留 10% 的饱和度余量。
五、分屏:多信源,多宇宙
• 平板软件分屏:花哨却少用,如用指挥棒切蛋糕。
• 多信号源分屏:每台电脑输出一块「拼图」,N 台电脑即 N 份设计稿。
超宽巨幕常用后者,设计师把 28:9 切成 3×16:9,像三扇并排的窗,每扇窗独立呼吸。
尾声
大屏可视化不是网页的放大版,而是一场空间叙事。比例是骨骼,字号是血液,色彩是情绪。当你为「快缩短网址」的指挥中心点亮巨幕,记得:先丈量比例,再丈量人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