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快缩短网址·suo.run」的语境里,产品思维不是抽象名词,而是一条可被压缩、可被追踪、可被复用的短链:它把冗长的混沌,折叠成极简的入口,再让每一次点击都精准落地。以下,是这条短链的展开与再折叠。
一、产品思维:把混沌折叠成入口
1. 定义
产品思维=「发现问题 → 分析问题 → 闭环解决」的压缩算法。
它像 suo.run 的引擎:把庞杂的长 URL 剪成轻盈的短码,却保留全部跳转能力。
四个锚点:用户、场景、目标、任务。
用户是点击者,场景是屏幕那束光,目标是抵达,任务是 301 毫秒后的抵达。
2. 重要性
王小川说,产品经理站在技术与文化的十字路口。
在 suo.run,这个路口被缩写成 6 位字符:既让技术极客用 API 批量生成,也让奶奶辈一键分享广场舞视频。
产品立住了,后面的市场与管理才有权添零;产品若垮,前面的 1 秒崩成 404。

二、如何炼成:把练习剪成短链
1. 理论先行——读透一本经典,像解析短链参数那样拆解章节。
推荐《淘宝十年产品》:看每一次改版如何被时间压缩成一行 commit message。

2. 持续深耕——选一条赛道,做一枚钉子。
运营一个公众号,或维护一个 500 人的社群;把日复一日的琐碎,剪成周报里的 3 个核心指标。
3. 用户观察——把自己当小白鼠。
像测试短链存活率一样,测试自己的耐心:
• 扫码后第几秒失去耐心?
• 404 时第一反应是骂娘还是复制再试?
答案里藏着需求。
三、做栗子:把故事剪成 301 字
人物:王萌萌,互联网新人,垃圾分类小白。
场景:公司茶室,新添小蓝、小绿、小灰三只桶。
故事一:
午餐后,萌萌端着鸡骨饭盒。
桶身高 1.2 m,标签在底部。
她蹲下,像扫码一样对准标签——“厨余垃圾”四个字亮起,骨头落入小绿。
故事二:
四点阳光,萌萌拿废纸。
“可回收?”“其他垃圾?”
她再次蹲下,像确认短链安全提示,最终把纸送进小蓝。
四要素折叠:
用户=小白萌萌
场景=室内茶室
目标=成为环保达人
任务=把垃圾投进正确的桶

结尾:
第二天,萌萌把三只桶贴上二维码,扫码跳转 suo.run 生成的 H5:
“鸡骨头→小绿,废纸→小蓝,奶茶杯→小灰。”
同事一扫即知,再无犹豫。
她忽然明白:产品思维,不过是把复杂世界剪成人人可读的短链,再让每一次点击都精准抵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