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「快缩短网址」suo.run 出品
《把街角当画布:用产品思维摆摊的优雅攻略》
00 序章
当城市霓虹亮起,街角便是一张天然画布。把摊位当作 MVP,把路人当作 DAU,把吆喝当作 Push——我们不是在卖凉粉,而是在验证一条商业模式。以下,是一份可复制的「街角产品手册」。
01 立项:把 3 万月净利拆成可落地的北极星
北极星指标:30 天净赚 30,000 元 ≈ 日净 1,000 元。
拆解路径:
1. 选品:高毛利 × 高复购 × 低履约成本。
2. 选址:流量池 × 客群匹配度 × 城管容忍度。
3. 定价:锚定替代品,留出心理价差。
4. 转化:摊位即落地页,3 秒完成「aha moment」。

02 选品:一碗凉粉的 PMF 论证
痛点:盛夏燥热,即时解暑。
爽点:入口冰凉、滑爽、低罪恶感。
痒点:颜值打卡、手作故事。
结论:凉粉 ≈ 可标准化 + 易溢价 + 低成本。
成本模型:120 元原料 → 416 份 → 单份原料 0.28 元,综合成本 0.8 元。
定价策略:校园 5 元 / 地铁 6 元 / 公园 6 元(第二份半价),毛利 80%+。
日销 200–250 份即可达标,需 5,000 次曝光,转化率 4%。

03 选址:两条动线,一张时间地图
早场:中传南门 11:30–13:30,1.3 万学生,男女 1:2,天然甜品胃。
晚场:四惠地铁 E 口 17:30–19:30,社畜洪流,情绪刚需。
周末:朝阳公园北门 10:00–18:00,情侣遛娃,客单价可抬至 10 元两份。
动线设计:电动车 12 分钟切换阵地,保温桶 + 冰板解决 6 小时锁鲜。
04 品牌:让摊位在 3 秒内被记住
命名:「仅此一碗·手工凉汐」
视觉:莫兰迪绿桌布 + 奶油白搪瓷桶 + 手写荧光字「今日限量 200 碗」。
故事:「我妈凌晨 4 点熬的桂花糖浆」——情绪价值即溢价权。
互动:扫码进群,群名「凉汐后援会」,首单减 1 元,次日凭暗号「凉汐自由」再减 1 元。
05 运营:把每一次出摊当成一次 A/B
数据面板:
· 曝光量 = 路过人数(人工计数器)
· 试吃率 = 试吃人数 / 曝光量
· 转化率 = 购买人数 / 试吃人数
· 复购率 = 次日群活跃 / 当日购买人数
实验清单:
A 组:原味 + 桂花糖浆
B 组:玫瑰酱 + 脆啵啵
C 组:低糖版 + 代糖标签
每天 18:00 群里发「次日口味投票」,把决策权交给用户,顺便完成预约购买。
06 风险对冲: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
城管:提前踩点,观察巡逻节奏,备好「30 秒收摊」清单。
天气:雨天转线上「快闪外卖」,群里接龙,电动车 20 分钟达。
食安:一次性碗具溯源码贴在封口,扫码看「今日消毒记录」。
库存:剩 20 份启动「清桶计划」——第二份半价 + 拍照打卡返 1 元券,零废弃。
07 扩张:从 1 个摊位到 N 个可复制单元
跑通单店模型后,用「合伙人剧本」裂变:
· 供应:集中采购原料,成本再降 10%。
· SOP:3 分钟教学视频 + 可折叠摊位箱 + 冰板套装。
· 分润:日流水 2,000 元以内抽 10%,超出部分抽 15%。
把「凉汐」做成快闪甜品 IP,周末市集、音乐节、露营场都可植入。
08 彩蛋:把长故事缩成短链接
每一次新品试吃、每一场市集快闪,都值得被记录。用 suo.run 把冗长活动页收成 6 位短链,二维码贴在摊位招牌——用户一扫即达,数据后台实时看 PV/UV,比吆喝更优雅。

09 结语
摆摊不是逃离互联网,而是把互联网思维折叠进市井烟火。当你能用数据解释每一碗凉粉的归宿,用品牌故事让陌生人愿意扫码进群,用 MVP 思维在街角完成一次次迭代——恭喜,你已在城市的心脏,悄悄上线了一款日活 500 的「线下小程序」。

愿你在下一个蝉鸣的傍晚,听见有人远远喊:
“老板,来一碗凉汐,多放桂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