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按下“加速键”,启蒙在线教育骤然驶入一条逼仄而炽热的赛道。
当巨头们将战火从K12一路烧向2-8岁,家长的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矿脉,流量价格随之水涨船高。
在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看来,这场看似热闹的竞速,背后是一场关于成本的极限博弈。
一、0.11亿用户的“黄金池”,够几家分?
把2012—2018年的新生儿(1.16亿)视作总蓄水池,渗透率10%,可得1160万潜在在线启蒙用户;按人均年消费5000元计,市场规模550亿元。
与K12大盘(3000—4000亿元)相比,这片水域不算辽阔,却足以容纳50家年营收10亿元的公司。
于是,巨头们笃定:池小,但鱼肥,值得押注。
二、流量枯竭时代,14万体验用户的代价
以斑马AI课为例:
营收公式:1亿元 = 客单价 × 体验人数 × 转化率
若客单价2500元、转化率25%,则需每月新增3.5万正价学员,对应14万体验用户。
按市场均价300元/体验用户计算,单月获客成本高达4200万元,占营收42%。
更残酷的是,流量入口已被腾讯、头条、阿里、美团、快手等七大门阀割据,CPM水涨船高。
当14万体验用户需8.5亿次广告曝光才能凑齐,品牌触达已逼近“全民覆盖”——新生儿池子里的水,被反复舀空。
三、成本拆解:一场“42%”的生死线
1. 市场投放:4200万元(42%)
2. 销售跟进:476名顾问,月耗476万元(4.8%)
3. 后端服务:36名主讲+辅导老师,月耗342万元(3.4%)
4. 研发与行政:假设10%
当获客成本每上浮50元,净利即被吞噬1.7个百分点。
在内容、渠道、定价趋同的今天,成本成为唯一可撕开的裂缝,也是集体焦虑的源头。

四、同质化之后,启蒙教育的下一站
当0-2岁入口争夺战再启,流量价格只会更贵;当产品形态陷入“AI动画+社群辅导”的千篇一律,差异化只能向更精细的个性化、更外化的效果呈现要答案。
如同淘宝从“万货商店”走向“品牌丛林”,启蒙赛道也将经历一次“大浪淘沙”:
• 低成本获客渠道的再发现(私域、短视频、裂变、工具型入口)
• 基于现有用户的LTV深挖——扩科、续费、家庭会员
• 数据驱动的“千人千面”学习路径,让效果可见、可感、可炫耀
结语
启蒙在线教育的故事,正在从“规模神话”滑向“效率神话”。
当流量红利退潮,谁在裸泳,一目了然。
在suo.run,我们愿做那条最短的桥——帮每一分钱、每一次点击,都精准抵达家长的心智,让增长不再是一场昂贵的赌局,而是一场优雅的算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