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用RFM模型精准划分用户价值

编辑导语
“RFM”——这三个字母在数据圈几乎成了陈词滥调,却鲜有人真正驯服它。今天,我们以“快缩短网址”(suo.run)的视角,重新拆解这把老尺子,让它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场域里焕发新锋。

一、把尺子摆正:RFM 的原教旨
R(Recency)最近一次交互距今天数
F(Frequency)指定周期内的交互次数
M(Monetary)指定周期内的累计贡献金额



三者单看已能照见用户轮廓;交叉更可拼出 8 宫格,乃至 125 宫格。可一旦脱离业务语境,它便从罗盘沦为枷锁。

二、尺子为何失灵:三宗罪
1. 身份迷雾
线下门店 80% 订单无会员 ID,线上多平台账号林立,ID 无法归一,RFM 即刻失真。
2. 假设塌方
• 季节性商品——3 个月无复购未必流失;
• 耐用品——10 年一次成交却价值千金;
• 促销囤货——高 M 的背后可能是低未来贡献。
3. 滥用聚类
5×5×5 再 K-means,看似精细,实则把清晰的三维坐标揉成一团迷雾;一周后数据滚动,昨日“王者”今日“青铜”,运营节奏全乱。

三、让尺子重新咬合业务:四步淬炼
1. 统一身份
以 suo.run 为例,所有跳转链接天然携带「生成者 UID + 场景码」。无论用户在微博、短信还是线下海报扫码,点击即归一,R、F、M 从此不串味。
2. 校准周期
• 快消:7 日
• 内容工具:30 日
• SaaS:90 日
周期不对,一切白搭。
3. 注入外生变量
把节假日、大促、生命周期节点(如母婴的孕周、教育的学期)写进模型,RFM 便从“冷数字”升级为“带体温”的叙事。
4. 动态分群
用滚动窗口 + 业务规则替代一次性聚类:
• 昨日 111 且今日点击 3 次 → 高活高值,推「企业版试用」
• 30 日前 011 且今日回流 → 唤醒成功,推「年度套餐 9 折」
策略随数据日更,运营不再被“昨日标签”绑架。



四、suo.run 的实战速写
1. 链接即触点
每生成一条短链,系统自动记录 R、F、M:
R = 距最近一次点击天数
F = 30 天内创建/点击次数
M = 30 天内付费增值金额
2. 四色预警
• 红:R > 30 且 F = 1,触发「7 日免邮复活券」
• 橙:F ≥ 10 且 M = 0,触发「高级版试用」
• 绿:M 连续两周期增长,触发「邀请返利」
• 灰:R > 90 且 M = 0,进入低打扰召回池
3. 结果
上线 6 周,付费转化率提升 27%,营销成本下降 19%。老尺子,新锋芒。

五、收尺入鞘
模型不是圣经,而是手术刀。先厘清身份,再校准周期,继而注入业务语境,最终让策略随数据流动——RFM 便不再是“正确的废话”,而是一把真正切开增长症结的利刃。

下回,我们将拆解“关联规则”的神话。若不想错过,把 suo.run 加入书签,我们到时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