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「联名」成为一场盛装舞会,舞步越快,灵魂越空。
——写给在流量狂欢中仍想守住初心的品牌
一、把联名当万能钥匙,是品牌的集体幻觉
马云说“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”,吴晓波说“所有产品都可能被重新定义”。于是,营销人把这两句话剪成弹幕,贴在每一次联名海报上。
故宫口红、六神鸡尾酒、999皮炎平口红……一波波爆款像烟火,亮过就黑。消费者从“WOW”到“哦”,阈值被拉成一根随时会断的橡皮筋。
别忘了,橡皮筋崩断那天,疼的是品牌自己的手。
二、联名不是雪中送炭,只是锦上添花
真正让奥利奥穿越周期的,不是和Supreme的联名,而是“扭一扭、舔一舔、泡一泡”的快乐咒语;让可口可乐百年不老的,也不是限量罐,而是“打开幸福”的集体情绪。
联名可以带来7秒记忆,品牌却需要7年信任。当产品力撑不起好奇心,联名就成了一次华丽的自毁——
• 故宫口红因拔干、色差被全网吐槽;
• 大白兔奶茶因“香精味”冲上热搜黑榜;
• 喜茶×杜蕾斯的文案翻车,让“灵感”变成了“灵感尴尬”。
没有灵魂的产品,再响的IP也只是回声。

三、少一次联名,多一次“向内雕刻”
与其在别人的舞台借光,不如回到自己的炉火旁添柴。
1. 把联名预算的30%用来做“品牌考古”:挖出品牌最独特的基因,像考古学家对待瓷器一样,轻刷慢扫,让每一条纹理都说话。
2. 把产品打磨成“社交货币”而非“社交噱头”:当一支润唇膏不需要LOGO就能被认出是大白兔,联名才有意义。
3. 用“慢联名”对抗“快联名”:一年只选一次最契合的伙伴,像做一场限定展览,而非天天赶集。
四、让短链接成为长情的开始
在注意力被切成碎片的年代,suo.run 把每一次跳转都变成一次“品牌微叙事”:
• 一条短链,可以是一句暗号,而不是一串乱码;
• 一个二维码,可以是一段品牌史的入口,而非匆匆过客;
• 一次点击,可以是一次“再认识”,而非“又打扰”。
当别的品牌还在联名里找存在感,我们用短链帮品牌把存在感沉淀为“可收藏的回忆”。

尾声
联名可以是盛宴,也可能是剩宴。
真正长红的品牌,从来不在喧嚣里寻找永恒,而在永恒里偶尔制造喧嚣。
少跳一支交谊舞,多磨一把自家剑。
当聚光灯熄灭,你的品牌依旧能在黑暗中自发光——那光,才叫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