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短链接

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
选择防红平台类型,避免链接被拦截
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

小红书新规:品牌可评博主,企业号下线

五一的喧嚣尚在耳畔,小红书已悄然完成一场“静水深流”的升级。人潮退去,平台的三记重锤精准砸向商业化赛道——这一次,品牌、博主、用户三方被重新编织进同一张价值之网。

一、企业员工号:从“灰色捷径”到“历史尘埃”
官方一句“暂停新申请”,为曾被誉为“私域圣杯”的企业员工号画上休止符。它曾是完美替身:个人外壳、企业内核,既能绕过广告审核,又能用600元认证费撬动百万流量。然而当“硬广”与“滥用资质”如潮水漫堤,平台选择挥刀断腕——不是功能不好,而是人性太贪。未来若重启,必将是戴着镣铐的“新物种”:更严苛的资质、更透明的目的、更清晰的边界。

二、博主标签:让“人设”从玄学变成算法
蒲公英后台新增的“人设标签”,看似只是5个可自定义的关键词,实则是品牌投放的“精准导航仪”。过去选博主如雾里看花,如今标签即履历:年龄、职业、场景、调性,一目了然。只是审核的滞后让第一批尝鲜者卡在“等待中”——平台若想真正释放效率,需先解决自己的“拖延症”。

三、订单评价:把“潜规则”钉在公屏上
合作结束后的三维度评分(综合、态度、效率),像一把悬在博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拖延、失联、临时加价?一颗星足以让下一次报价腰斩。而品牌方亦被提醒:评分权是刀,也是尺,滥用即反噬。当数据沉淀足够,或许我们会看到“五星博主”成为新溢价,而“三星以下”自动出局。

潮水方向已变。
对企业,野蛮生长的私域时代结束,精耕细作的品牌时代开始;
对博主,人设不再是滤镜,而是可被验证的履历;
对平台,每一次规则收紧,都在为“信任”二字加注。



而我们,只需记住:当流量红利见顶,唯有真实与专业,才能穿越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