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呼兰一场500万”是谣言,“脱口秀演员穷得吃土”亦是伪命题。
在单人喜剧联合创始人 lcy 看来,只靠舞台就能月入五位数只是行业及格线;真正的明星,一年进账可飙至千万级。
线下门票秒空,黄牛把呼兰炒成奢侈品;李诞、杨笠、徐志胜轮番出现在阿里、京东、快手的年会;笑果第六期训练营开放报名,1500 份简历瞬间挤爆服务器;连最草根的开放麦也涨到 68 元——脱口秀的热浪,仍在升温。
自《脱口秀大会》第三季出圈以来,笑果文化凭《吐槽大会》与《脱口秀大会》两枚核弹,几乎垄断了行业的镁光灯与口水。一家公司,便撑起了行业的穹顶。
笑果是名副其实的爆款制造机:李诞、池子、王建国、呼兰、李雪琴、杨笠、王勉……一串星光熠熠的名字,皆由其锻造。
即便不少演员早在节目之前便已签约别处,真正意义的“全民级破圈”仍需笑果点火。

CEO 贺晓曦曾直言:笑果想成为所有脱口秀演员的第一志愿,甚至是唯一志愿。
于是,江湖有了“南笑果,北单立人”的对仗。可若把资本、规模、声量放在天平两端,后者几乎难望项背。
截至 2026 年,笑果八轮融资,估值 30 亿元;南山、天图、CMC、腾讯等巨头悉数到场。
单立人仅完成两轮融资,估值数千万——量级之差,三十倍。
演员池亦如此:笑果百人,单立人二十。虹吸效应之下,顶尖面孔几乎被笑果一网打尽。
单立人联合创始人 lcy 自嘲:“笑果现在是我们‘爷商’,早已不是平辈朋友。”
可若把《脱口秀大会》四季名单摊开,你会惊讶:那些所谓的“天花板”“炸场王”里,周奇墨、徐志胜、杨笠、Rock……都曾身披单立人战袍。
单立人像是脱口秀的黄埔军校——先办赛,再育人,后送人。
邱瑞、童漠男皆在其原创大赛里淬炼锋芒,才被笑果光速签走。
徐志胜的履历更像一部“单立人养成记”:观众、志愿者、学员、开放麦新星、签约演员,一路通关。
lcy 仍记得 2018 年那封志愿者报名邮件——“志胜先在开放麦炸场三分钟,我们才敢把商演递给他。”
笑果与单立人,出身不同,基因迥异。
笑果核心团队是“电视湘军”:董事长叶烽曾列《新周刊》“十大金牌制作人”;CEO 贺晓曦出身湖南卫视;COO 张瑛婕操盘过《今夜百乐门》。
单立人则由演员搭台:石介甫、周奇墨、刘敏,长于创作,短于综艺工业。

因此,单立人从未把“做一档爆款综艺”写进 KPI。
在他们看来,综艺只是喜剧矩阵里的一块拼图,可合作,可输出,但不必执念。
五年间,单立人向《冒犯家族》《周六夜现场》《吹牛大王》等节目输送编剧、剧本、表演指导;今年更以内容伙伴身份,深度绑定米未的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。
只是,他们仍不打算亲自下场做“第二个《脱口秀大会》”。

于是,行业被切成两层:
笑果,是脱口秀的天际线;其余所有品牌,共同构成地平线。
天际线耀眼,地平线辽阔。

当聚光灯仍高悬于笑果头顶,市场也在悄悄追问:
下一个李诞,必须诞生于笑果吗?
下一档全民爆款,只能是《脱口秀大会》的复刻?
脱口秀赛道,还能长出一家百亿独角兽吗?
答案尚未揭晓,但段子已抢先上线——
“别急着复制李诞,先复制一张能抢到票的 5G 手速。”
若你恰好也想把这段热闹的故事一键分享,
不妨用“快缩短网址”——suo.run,
让长链接瘦身,让好段子飞得更快。